佛经是佛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们学习佛陀智慧和觉悟法门的重要途径。

所谓的佛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三藏典籍,三藏是由经、律、论组成。

经是佛陀亲口传述,之后由佛陀的弟子们记录整理而成;律是佛陀为弟子制定的戒律;论则是佛陀弟子们修行的觉悟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佛经的的重点在于经,从上述也可以得知,佛经并不是佛陀亲自撰写的,而是是佛陀去灭后,由佛陀的弟子们整理出来的。

《论语》也是如此,它并不是有孔子著作的,而是孔子的弟子们整理集结出来的孔子一生的言行。

在佛教的历史上,三藏经典的完全形成,经历了三次集结的过程。

第一次集结是在佛陀去世后,由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陀一生传达所讲授的内容集结成了诸多经典。

第一次集结由摩诃迦叶主持,由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由阿难尊者诵出经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次集结中,编著了五部阿含经,也是原始佛教中最初的典籍。

关于第一次集结也有许多的争议,比如论藏是不是在第一次集结中产生的和集结三藏经典时候的语言和文字。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佛陀在世的时期只有语言,文字还没有完全形成,并且佛陀还明确表示过,支持弟子们用母语去弘法,可以说在第一次集结时五百比丘所用的语言也是五花八门的。

所以在第一次集结中就完成了三藏经典是不太实际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佛法都是由佛陀的弟子们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所流传的。

并且佛陀入灭以后,有许多弟子在古印度的偏远地区传法,不能参加第一次集结的法会,这也可能造成佛陀部分言行的遗失。

因为第一次集结的不完备,或是某些经典存在矛盾,这也就促使了之后集结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佛陀涅槃后百年后,发生了改变原始佛教格局的重大事件——十事非法,由此第二次集结发起,也让原始佛教分裂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部派佛教也由此产生。

第三次集结是在佛陀入灭后的二百多年,由阿育王主持,重新整理了佛教的典籍,并对一些混入僧团的典籍和邪说进行清理,至此,三藏典籍才真正意义上的产生。

佛陀在世的时候其实是不提倡用文字记录的,因为一旦用文字记录流传,在后世很容易被加入主观的看法,并且也会被一些外道所利用,让世人不能学习真正的佛法。

不过佛陀担心的时候还是在末法时期发生了,伪经层出不穷,比如现在汉传佛教知名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就是由儒家改编而成的一部伪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经名为《佛说父母恩难报经》,虽然伪经和真经的名字相差无几,但是所表达的内容却大相径庭,伪经是打着佛经的名号去宣扬儒家思想的,并且现在许多寺院里都能看到这部伪经,危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既然文字可以让伪经出现,那么摩诃迦叶尊者为什么还要主持第一次集结呢?

在《长阿含·游行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佛陀入灭后,有一弟子不悲反喜,说再也没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来约束自己了。摩诃迦叶听闻后非常的痛心,为了让佛陀的觉悟法门和修行戒律流传后世,就决定进行三藏经典的集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经不是佛陀的著作,但是却记载了佛陀觉悟和修行的法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拥有正知正见,把佛陀的智慧牢记于心,遵循佛陀的脚步去勇猛精进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