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走大运河】明代最大的钞关,四分之一的船料商税都是从这儿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行走大运河】明代最大的钞关,四分之一的船料商税都是从这儿收的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全媒新闻行动《行走大运河》,26日,采访组在临清、聊城的东昌府区两地采访,既看了遗产点,又坐船游了大运河,可谓看点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6日上午采访组来到临清运河钞关。临清运河钞关位于会通河临清段西岸,是明清时期在大运河航线上设立的一个专门针对运河上来往的商用载货船只征收船税的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河钞关沙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钞关出土文物

明代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8万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钞关课税额的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大钞关分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轩

可以说临清钞关见证了通过大运河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水路运输与繁荣的贸易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我们采访了临清舍利宝塔,位于城北卫运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行走大运河】明代最大的钞关,四分之一的船料商税都是从这儿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行走大运河】明代最大的钞关,四分之一的船料商税都是从这儿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每面长4.9米,外接圆半径6.4米,9层,通高53.44米,底门向南,基座条石砌筑,每层8面辟门窗,4明4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檐砖木结构,陶质斗拱莲花承托。塔内设有通天塔心柱,对称转角形楼梯,可迂回攀缘,登临塔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刹呈盔形,远眺雄浑高峻,巍峨壮观。各角挑檐系有铜钟,风摇钟鸣,声震四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塔为旧时临清十六景之一,夜晚漕船驶入临清运河的时候,便可听到永寿寺内的僧人撞钟的声音,故名塔岸闻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舍利塔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镇江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名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我们从临清赶到了聊城市区。聊城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是大运河申遗城市联盟35个成员之一,运河的贯通为聊城明清时期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聊城市区我们来到了采访的第一站——运河样板段,运河样板段项目按照“保护、传承、利用”进行了设计和施工,全长3.3公里,工程造价3.3亿元,项目主体已经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分为古船闸遗址文化、运河文化展示、健康休闲绿地三个区域,具有文化休闲、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生活休闲、生态运动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一是做好了运河文化的保护,对原大运河河道进行修复,对相关水利工程遗址做好了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做好了运河文化的传承,工程合理设置桥闸,即体现了运河闸河文化,又满足当地蓄水、灌溉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做好了运河文化的合理利用,设置运河船闸公园、运河文化展示区,已经成为旅游观光、运动休闲等公共文化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团登船

随后我们来到东昌府区,乘坐游船游览了京杭大运河山东聊城段,它始建于元代至元26年,公元1289年,是元世祖忽必烈亲自题名的“会通河”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北到临清,南到阳谷张秋全长97.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坐游船我们沿京杭大运河穿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昌湖旅游景区而过。景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省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昌湖,又名胭脂湖,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全国三大市内名湖”。水面总面积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以黄河水为源,常年不竭,湖水清澈,景色宜人,是国家级钓鱼基地,适宜水上游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区近年又兴建了文化广场、龙升园、江北水上竹寨、沙滩浴场、游船码头、湖心岛、荷香岛、浮春亭、二十一孔桥等一大批游览景点和设施,整治了湖岸及沿湖30余华里的绿化带,添置各类游艇画舫等百余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窦欣介绍,这条运河上建有船闸二十多处,是京杭大运河闸最多最密集的一段,因此聊城的运河也被称为闸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很多的商人都通过运河来到聊城进行经商,会馆便应运而生了。我们弃舟登岸,采访了聊城唯一保留的一座会馆——山陕会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城当时会馆林立,仅大小码头附近就有几十处会馆。其中,最大最精美的当属这座聊城山陕会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城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

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载,当时的东昌府“来者踵相接,侨寓旅舍几不能容”。各地商贾,多到人挨人,肩挨肩,旅店、客栈都容纳不了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来北往的商人,一次行船动辄上月,他们在运河沿岸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让身心歇息,同时洽谈贸易。这是各地相继建会馆的根源。

当时,戏台上唱着戏,运河上来往的各地客商便坐在南北看楼之中,目的不是看戏,而是洽谈贸易。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聊城山陕会馆也被称为大运河漂来的大会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27日)上午我们会到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采访,之后就会赶往济宁微山县。请持续关注《行走大运河》!

来源:《行走大运河》山东报道组、河北综合广播

编辑:来淮

主编: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