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世纪,正逢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古欧洲流传着王约翰(Prester John)的传说,是一位来自东方的基督教皇帝,所统治东方神秘国度名叫做大辽。王约翰是一名宽厚正直的君主,有亚历山大之门与不老之泉等法宝,帮助他战胜强敌,是中亚地区的基督教捍卫者,曾经在卡特万会战中击败10万塞尔柱联军,威震西方。耶稣许诺王约翰会活着见到他再临,赋予王约翰永生不死的能力,王约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耶律大石......

帝国毁灭

公元1114年,衰败的大辽帝国开始覆没,在白山黑水地区崛起的新兴女真势力,南下攻城略地无数,女真骑兵先后攻破两大重镇(上京和中京),打得辽军节节溃败,而南方的宋军也趁机北伐燕云十六州,大辽帝国陷入被动双线作战,局势极为不利,辽朝已经大势已去。

由于辽朝遭到宋金南北夹击,辽军不能抵挡攻势,先后丧师失地无数,帝国已经垂暮之年。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与天祚帝耶律延禧商讨军事对策,天祚帝执意出兵攻打金朝,遭到耶律大石极力反对,说道:“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天祚帝最终未能采纳建议,耶律大石知其不能成就大业,决定另寻出路。耶律大石趁着夜晚杀掉看守大臣,率领二百骑兵离开辽朝军营,向着北疆重镇可敦城进发,辽朝在草原上还有不少家业,耶律大石从夹山出发,北行三日后渡过黑水(爱毕哈河),遇见了友好的白鞑靼人,白鞑靼首领赠送给耶律大石四百匹战马、二十头骆驼、若干只羊......

耶律大石告别白鞑靼人后继续北进,最终到达了辽朝北疆重镇可敦城,当地有水草丰茂的牧场,为辽军提供了经济基础。此时的辽朝在西北草原上仍然有7个军州,整顿兵马,磨砺武器,耶律大石因此获得了数万精锐士兵,由于可敦城是西北边防重镇,所以当地还储备着十万匹战马,使得耶律大石军威大盛!

誓师伐金

耶律大石有意复兴大辽,慷慨激昂演讲道:“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经过五年发展壮大后,率领辽军东征攻克了金朝的北方二营,此时的女真方面也知道了辽朝在草原上还有势力存在。然后耶律大石又派遣使者联系西夏与宋朝,企图从外交上孤立金朝,耶律大石始终贯彻“养兵待时而动”的战略部署。

但是可敦城身在沙漠之中,难以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先向西扩张,扩大领土疆域,以图光复辽朝。公元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率领辽军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区,耶律大石击败了当地部落后,继续西进至翼只水地区与也迷里河地区,到达了重镇叶密立(新疆)。

这里属于喀喇汗王朝境内,耶律大石认为当地水草丰美与气候凉爽,非常宜于放牧居住,企图长期占据这里,在中亚地区发展壮大。于是写信给回鹘首领毕勒哥,书信内容为:“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与尔国非一日之好”,耶律大石希望借道向西进发,回鹘首领毕勒哥见辽师军威极盛,只得下令打开城门放行,于是耶律大石顺利翻过了天山。

辽军继续向西推进,进入了东喀喇汗王朝境内后,耶律大石遭到了当地喀喇汗军队两面夹杀,西进的辽军被击溃,耶律大石只得退至回鹘汗国领土,但这次回鹘首领毕勒哥却不再迎接,而是趁机派兵掩杀辽军。经此一役,耶律大石损失惨重,逃回了重镇叶密立(新疆),经过这次西征的教训,耶律大石继续施行“养兵待时而动”的战略。

东征西讨

公元1131年,金朝元帅粘罕发兵1万北攻重镇可敦城,企图消灭盘踞在草原西北部的辽朝残余势力,由于金军在穿越大沙漠时死伤甚巨,又遭到了耶律大石率领的辽军伏击,金朝的军事行动以惨败告终。耶律大石在东线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得辽朝在西域的威望大振,获得了当地各部族的拥护,势力疆域空前扩大。

“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公元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重镇叶密立(新疆)登基称帝,建立大辽第二帝国,史称为西辽,耶律大石号称古儿汗(突厥语意为“汗中之汗”)。此时的西辽王朝强盛无比,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辽帝耶律大石首先挥师南下攻打回鹘汗国,回鹘人见辽军金戈铁马,数万银甲士兵排列整齐,回鹘人大为震惊,纷纷归顺西辽王朝。

辽军取胜后,继续东进至七河地区,吞并了当地的突厥人与契丹人,西辽势力进一步壮大,辽帝耶律大石率军抵达了东喀喇汗王朝的边境。喀喇汗首领易卜拉欣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主动邀请辽军进入都城巴拉沙衮,在边境上虎视眈眈的辽军立即采取行动,兵不血刃地占据了整个东喀喇汗王朝。公元1134年3月,辽帝耶律大石出兵7万讨伐金朝,以青牛白马祭天,但是东征行程万里,辽军穿越大沙漠时死伤甚巨,西辽只得下令班师回朝。

“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公元1135年,金朝元帅粘罕再次出征攻打重镇可敦城,金军进入大沙漠后,遭到辽军多次伏击,双方交战三天三夜,两军胜负未分。但是被重重围困的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者甚巨,金朝副将本来就是契丹人,身在金营心在辽,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王朝后,率部与辽军里应外合夹杀,金军全部覆没,辽帝耶律大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万王之王

公元1137年,辽军继续向西推进,占据了费尔干纳谷地,一举攻克了军事重镇“忽毡”,西喀喇汗王朝派遣重兵前来拒敌,被辽帝耶律大石所击破,喀喇汗首领马赫穆德汗狼狈地逃回了首都撒马尔罕,当地人的恐慌和沮丧进一步加重了。耶律大石历经十年征战,先后吞并了回鹘汗国、东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王国......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西辽帝国,兵威强盛至极。

公元12世纪,正逢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比起萨拉丁麾下的马穆鲁克骑兵,塞尔柱突厥帝国更让十字军头疼不已。突然东方出现了一支从未听闻过的军队,开始挥师大举西征河中地区,迫使塞尔柱突厥帝国将10万主力部队抽调回东线战场,令十字军惊叹不已,纷纷认为辽军是基督教捍卫者!

公元1141年7月,塞尔柱首领桑贾尔率领10万大军渡过了阿姆河,塞尔柱联军陆续进入了河中地区,两军在撒马尔罕城以北的卡特万草原(Katwan)对峙,辽帝耶律大石说道:“敌军虽然众多,但是没有智谋,遭到我们的攻击,塞尔柱军队就会首尾不能相救,辽军必将胜利”!

辽军的背后有一道长长的达尔加姆峡谷,辽帝耶律大石仔细观察了地形后,下令在峡谷两侧的山上埋伏数千弓弩手,以复杂地形掩护辽军的后路。战争开始后,双方都以弓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在大草原上互相拉弓射击,时间长达数个小时,依靠轻骑兵的快速机动性攻击对手,双方骑手在对射中纷纷中箭落马,战争打得相当艰辛,战场上横尸遍野。

紧接着,双方再出动精锐的具装骑兵冲锋陷阵,塞尔柱骑兵与大辽骑兵在厮杀中旗鼓相当。经过一番激烈交锋后,塞尔柱军队的左翼骑兵取得了突破,将辽军阵地撕开了一个缺口,塞尔柱首领桑贾尔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下令全军对准缺口猛攻,企图扩大胜利战果。危急时刻,辽军右翼的将领萧斡里剌临危不乱,重整了濒临崩溃的辽军右翼,率领被切割开的2500名大辽骑兵迂回到塞尔柱军队的右翼,与左翼的大辽骑兵形成两面夹杀之势,从后方切断了塞尔柱大军的退路。

8万塞尔柱军队被大辽骑兵截断退路,在战斗中受到三面挤压,塞尔柱联军只得继续向前突围,进入了达尔加姆峡谷,正中了辽帝耶律大石的陷阱。之前埋伏在峡谷两侧山上的数千弓弩手火力全开,数千支箭矢从山谷倾泻而下,箭雨短暂地遮住了天空中的阳光,如同乌云密布一般,大量箭矢穿透了塞尔柱士兵的头颅与胸膛,中箭者死伤时哀嚎不断,整个峡谷血流成河,上万人遭到大屠杀,那些依然在山谷外作战的塞尔柱联军,见到如此血腥惨状,纷纷惊恐地丢下武器逃跑,塞尔柱阵亡者横尸数十里,死亡士兵3万余人,卡特万之战以辽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后,塞尔柱势力退出河中地区,西辽帝国成为新兴中亚霸主!

史学家伊本·艾西尔记载称:“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死亡”!

辽帝耶律大石在卡特万会战中击败了10万塞尔柱联军,威名远播亚欧大陆,辽军西征事迹被传到欧洲,甚至引起了十字军方面的巨大轰动。于是在欧洲流传着王约翰的传说,是基督教的老朋友,曾经击败过塞尔柱联军,是基督教文明的捍卫者。直至今日,受到西辽帝国的影响,外国仍然在用“契丹”称呼中国......

俄语Khitan

希腊语Kina

古英语Cath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