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晓宇 统筹/王梅梅】
有这样一位老人,历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革命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也是如今为数不多仍健在的参加过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的代表人物,她就是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洪学智的夫人,张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又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红船编辑部从张文亲友处了解到,老人目前获颁的有“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四枚纪念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

每一枚纪念章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张文1919年出生于四川通江县,1933年,14岁的张文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压迫而投身革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时期,她参加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随部队途经6省,穿越无数道日军封锁线,从山西到苏北,参加了华中新四军对日伪军的作战。解放战争时期,随新四军三师北上参加辽沈战役,而后又折返关内参加平津战役,继而南下,一路打到广州。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洪学智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张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处幼儿园主任。1952年9月,张文随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看望幼儿园孩子们的父母,汇报幼儿园的工作和介绍孩子们的情况,给了这些在朝鲜作战的孩子们的父母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领导人曾评价张文是“女中豪杰,戎马一生”。从红军时期在红四军被服厂工作到抗日战争时期做医疗护理工作,从解放战争时期任子弟学校附属幼儿园主任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任志愿军留守处幼儿园主任,张文始终兢兢业业,为革命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

与洪学智的终身大事

在红军的三大主力中,红四方面军的女红军人数最多,达到1800名之多。长征中,张文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供给部被服厂女战士共有6个班、100多人,走到八里铺时,只剩下了2个班,很多女战士牺牲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在这一段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张文遇到了一生的爱人,开国上将洪学智。1936年5月30日晚上,在红四军召开的一场运动会中,张文带领供给部女兵班,在台上演唱了《捉活牛歌》和《打骑兵歌》。张文的歌声打动了台下的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第二天,在洪学智的办公室,张文与洪学智第一次谈话后就定下了“终身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与洪学智

6月1日晚上,张文和洪学智在军政治部办公室举办了简朴热闹的婚礼。他们结婚时,洪学智送给张文的唯一纪念品,是一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军用毛毯。这床毛毯差不多陪伴了张文全部的战争生涯,只是在平津战役期间,为了感谢房东对她和孩子们的帮助,这床毛毯被张文送给了老乡。

虽然张文与洪学智婚前没有任何的恋爱过程,但战争年代所结下的姻缘,经得起任何考验。婚后,他们一共养育了8个儿女,其中有4个孩子是出生在战争年代。

退居二线心系国家

据媒体此前报道,张文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作风,粗衣淡饭,勤俭持家。此外,张文还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理事,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十分上心。离休后,张文还发动家人一起资助了八名特困生的学业。

1995年1月,离休在家的张文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文中提到一位来自革命老区的北京大学学生品学兼优,但生活特别困难。张文看到后萌发了资助特困大学生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张文

在一次全家聚会上,张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张文知道,孩子们分别在军队、国家机关和学校工作,经济上并不宽裕。但大家仍当场分工,决定由在京的6个子女一人负责一个。
很快,北大给张文送来了来自湖北、四川、山东等革命老区的8名特困生的资料,供她挑选。洪学智看了这8名特困生的情况介绍后说:我看这8名同学都应该资助。于是,张文和洪学智资助了2名,孩子们资助了6名,并商定每人每月资助100元,一直供到他们大学毕业。1997年春节,张文和洪学智还把这8名特困生请到家里吃饭,鼓励他们继承传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现在,这些大学生早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一直与张文保持联系,经常来信、来电,问候她和家人。

2006年,洪学智去世,张文没有将丈夫留下的宝贵历史文物留给子女,而是无偿捐给了国家。同时,她还将自己省吃俭用一辈子积攒的12万元全部捐了出来,用来资助建设了一所小学。【资料来源:张文之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