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拔“穷根”

医疗保障更贴心

实习生 彭兆予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周慧超

“党的政策真是好!入院不收押金,住院手续也不用自己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又高。我住院的花费减去‘一站式’报销的部分,自己只付了一点钱,完全在承受能力范围内。”修水县渣津镇西堰村村民邓炳炎因患冠心病,在修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经过20多天的住院治疗,病情好转,“我现在可以下地干活了,前段时间刚打了200多斤菜籽油。”

“十三五”期间,随着健康扶贫在我市全面展开,像邓炳炎一样的广大贫困户看病越来越方便,负担也越来越轻松,他们不再担心因病返贫,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决战中来……

村民看病方便了

走进修水县西堰村卫生所,看到室内设备摆放有序,诊疗室、治疗室、药房一应俱全,阅读室里还摆放了卫生健康宣教材料,村民可以自行拿取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医生匡庆福说,“以前医疗设备不齐全,诊疗区和生活区混在一起。现在村卫生室环境改善了,能更安心为村民看病了。”前几年,在县卫健委、镇卫生院支持下,西堰村选址,修建了6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并配备了中药柜、西药架、西药柜观察床、牵引床、理疗灯等设备,接通了互联网。

如今,修水县的每一个村,最漂亮、最醒目的就是村卫生室。该县大力推进产权公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县339个村卫生室,全部有合格的村医,所有村卫生室都达到了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村民基本能够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治疗。

修水县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只是全九江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新建、改建1056个村卫生室,为常住人口不足800人的行政村,联合设置45个村卫生室,全部完成了村卫生室标准化设置。通过采取考试解决一批、社会招聘解决一批、三派三服务解决一批的方式,为1901个村卫生室配备合格村医5612名,解决了群众的看病就医不方便问题。

卫生所越建越好,医生们也越来越忙碌。瑞昌市赛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范娟娟,自2017年6月开始签约成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她深入社区,走村入户,克服困难,用心用情帮扶贫困群众。

身背一个医疗箱,脚踏一双平底鞋,她的足迹遍布了辖区每一条大街小巷。根据要求,家庭医生不仅要对贫困户的健康状况进行登记掌握,针对部分病种,还要承担着上门送药和体检的任务。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大叔在2003年确诊患有重性精神疾病,于2017年12月在南昌安定医院住院治疗两个月。得知王大叔出院后,担心他的医疗费用未及时报销,又怕他不按时服药,范娟娟第一时间上门来到他家里,嘱咐王大叔要按时吃药,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家人,当时的住院费用已报销了大半。自此之后,范娟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他家与他拉拉家常随访,王大叔笑盈盈地对她说:“你像亲人一样总是上门为我服务,真是难为你了。有你的照顾,我心里踏实多了。”如今,王大叔的病情稳定,还在附近找了份工作,有了收入。

医疗条件更好了

近年来,都昌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都昌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牵头,组建两个县级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免费培养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搭建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平台,构建26个市县联、县乡联、乡村联“1+1+1”的纵向专科健康管理联盟。县人民医院通过开通远程会诊,与知名医院进行对接,实现远程会诊。

和合乡黎明村的占银寿,因患重度“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生活不能自理。来自上海长征医院的骨外科主治医师蔡小攀为他实施了“后路腰椎管扩大减压并椎间融合术”。占银寿术后恢复良好,并能正常劳作了,他激动地说:“如果不是现在的政策好,我这身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九江揪住“让基层医院看病”这一问题,除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外,在健康扶贫中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动起来、强起来,把病人留在基层,切实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

目前,九江已经全部完成了县级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和执业医师配备任务,12个县区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其中修水县、都昌县人民医院正在创建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全面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空白点”,如期实现了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工作目标。

市卫健委还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和人才培训,全面启动县、乡、村级医院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开展专科(技术)联盟建设、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以及远程医疗会诊等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本完成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卫生信息系统应用全覆盖,卫生信息利用延伸至家庭。

医疗费用减少了

修水县征村乡的刘新(化名)小朋友今年刚过10岁生日。3岁的时候因为身上莫名出血不止,父母带他四处求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家是真正的因病致贫,孩子的这个病,要花好多钱。”妈妈徐晓芳说,2013年,孩子突然确诊血友病,“那时候在上海,医生说孩子的这个病可能治不好,要保持不痛或者不流血,就要坚持打针,但是比较贵。一针要一千多元,一个星期要两针。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徐晓芳说,不管有没有准备好,孩子的病都得治。

“原来没有扶贫政策扶持的时候,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自行需要负担40%左右的费用。就这个40%都是我们无力承担的。”病痛让幼小的孩子过早地懂事。“他有天晚上脚痛,我去给他拿药,请村医来打针,小新说不要,妈妈你去睡觉。我无奈地试着用冰给他镇痛,那个时候正是腊月天,外面天寒地冻,他把脚放进冰桶里面泡着,稍微不痛了,他就去睡觉,半夜又痛,他又起来泡着。”

2016年,九江全面实施健康扶贫政策,村医赶紧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现在,通过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报销后,我们自己只需承担很小一部分。”徐晓芳说。

目前,九江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或地方财政兜底“四道保障线”的补偿,贫困患者报销比例达到90%适度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罹患食道癌等重大疾病的患者进行专项救治,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城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加到35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多举措并举编织了一张密实的健康扶贫保障网,有效减轻了贫困患者的经济负担,全市的因病致贫未脱贫户从2017年底的1.7974万户减少至目前的0.2935万户。贫困人口的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因病致贫人口数量大幅降低,再未出现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亮点更多、模式更活、保障更实的健康扶贫“九江模式”舰艇正满载着城乡居民的脱贫希望,乘风破浪,驶向小康的彼岸!

来源:九江e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