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新书《暂坐》出来以后,这已是我第三次细读这本书了,倒不是这本书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对于一本值得思考的书,我更注重情节里的细节,尤其是人们的语言里隐藏的“哲理”。

书读第一遍只能明白书中的内容,唯有再读,你才能注意到书中这些最细致的语言有多美妙和深藏的含义。比如我这次读第三遍时,留意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各自怀有的小心思:

暂坐”茶庄老板海若在和朋友陆以可聊天时说的这几句:

“经济不好的城市饭馆多,混得艰难的男人关心政治么;”

“凉粉摊上常有人为联合国的什么决议争得面红耳赤的哩!”

“风箱越是鼓胀,很快就会空洞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平凹的小说人物擅长写文人,借书中文人的角色自嘲和讽刺文人的酸气与自负清高,比如《浮躁》里的主人公金狗成了记者,又在州河上偶遇采风收集民俗的文人所谈的一番话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映;

比如《废都》里的庄之蝶作为西京城里有名的作家的一系列颓靡的行为与对生活的毫无追求,沉沦与堕落;比如他的第二部城市题材小说《暂坐》里的男主人公作家羿光,依然延续了《废都》里的作家庄之蝶的身影,还是西京城里的名作家,城市的文人名片,虽然看似不再颓废,爱好收藏,活到五十岁,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和众姐妹们谈佛学,谈人的精神追求,却又依然无法让自己真正的摆脱凡人欲望的追求,比如金钱与美人。

羿光的话有哲理,但行为又让人觉得世俗,大概这就是人性的矛盾,一边想自我升华,提升灵魂的高度,一边又无法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

正如有人拿着羿光的书找他去签名送人,又有人为了办升迁找他买字画时,他的现实表现是,别人老是来找他签书,来人便说:“签名书送人比请吃一顿饭还能联络感情,小公司的,等求人办大事了再来买字画。”

泼烦

羿光一幅字画十万一分不少,少了两千已是做了很大的退步,朋友找他写字也不能讲条件,吝啬得写一个纸片片也不行,最后一个“福”字打发,还大笑:“大动物身上都有附生物,你是附生物,是附生物,可我也是附生物么!”;“著书只是赚个名声,稿酬养不活家啊。”

对于现实中的贾平凹卖字画一事,民间议论众多,有人嘲笑,有人嫉妒,像极了书中的羿光,或许也是贾平凹自己融入到了书中的自嘲,借书中别人的口来说出他心中的看法:

护士说:“我听说他认钱不认人的?”

希立水说:“谁不爱钱呀,都是别人干指头蘸盐地向他白要书法作品,白要不上了就诋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羿光与茶庄里众姐妹的关系,像是一位精神领路人,又像是一位可以随时谈心的蓝颜知己,茶庄的姐妹们因缘份聚在一起以姐妹相称,能够成为朋友,那是因为她们之间没有利益的产生,朋友之间一旦有了利益,便不再能成为朋友,这或许又是人生的真理,哪里都一样。

这些姐妹们都是独身,离异,各自在这座城市里经营着一份小事业,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利益关系,直到后来,产生了交集,再产生了利益,便生出了矛盾,直到不再来往,姐妹关系的破灭。

好的时候,他们会以皈依作为彼此之间感情的交集点,贾平凹这些写道:

陆以可说:海姐的居士是前几年吴老板介绍在西藏活佛名下皈依的,这次活佛要来,我和希立水要海姐介绍着也皈依呢。
徐栖说:你和希姐皈依,那我也皈依呀,司一楠你呢?
司一楠说:你皈依我就皈依。
羿光说:你们把皈依当时髦呀。

羿光作为一名作家,懂得文化知识自然比做生意的姐妹们多,大家聚会时总喜欢谈论一些人生思想,比如众姐妹的大姐大海若,这位离异的四十左右的茶庄老板就以女人的经济独立,不靠男人作为她的人生骄傲,以为从此便寻到了精神的独立,可这事在羿光看来却是另一层意思:

海若说:正是这个社会对女人不公,我们才要走出体制走出家庭么。
羿光说:走出来就做生意?
海若说:经济独立呀,不经济独立怎么精神独立呢?
羿光说:是要经济独立,可都是些小老板呀,就像坐在窝里孵蛋的鸡,生下的蛋大蛋小,有的蛋还是软的,有的蛋还是蛋皮上沾满了粪便和血,却都咯咯大叫。
有貌有才,有一定经济实力,想到哪就能到哪,想买啥就能买啥,不开会,不受人管,身无,但在这个社会就真的自由自在啦,精神独立?你们升高了想着还要再升高,翅膀真的大吗?地球没有吸引力了吗?还想要再升高本身就是欲望,越有欲望身子越重,脚上又带着这样那样的泥坨,我才说你们不是飞天,飞不了的。
系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平凹写这部小说的原因,正是讨论女人在经济独立之后所追求的精神独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独立,她们的自我理解又是一种怎样境界?人在经济独立之后是否就会误以为,又或是膨胀得以为自己的现状便是精神独立的最佳表现?

羿光在此书中作为一位精神的领袖,他的话是受用的,又是有道理的,甚至众人,包括这些姐妹们都拿他当“神人”和“伟人”一般地看待,更是这座城市里的精神指引,可是,他似乎真的活得如此清醒又如此洒脱吗?

是人,就会有欲望,就会有分别心,就会心生妄念,修行的和尚或许还要犯下清规戒律,又尚且凡夫俗子,生于红尘的众多诱惑当中呢?

羿光说过:苦恼就是有了自我,有了分别,引起了不自在,不满足,不完整,欲望之下造成的恶为,必然将接受未来的果报。

很多人对佛学不感兴趣,可是却没人怀疑因果报应的事,大多人都会坚信这种因果循环与报应的关系。因果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所以,自食其果,皆是个人的修为与贪念所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平凹的小说总有一种似相非相的感觉,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朦胧感,正如他笔下西京城里挥之不散的雾霾一样,每个人都不是神,即使再信佛,拜佛,皈依,放生,若不能行神归一,又有何用,过于纯洁的人是不应该属于浊浪滔天的人间的,它属于一方净土的天堂,正如书中从未出现过,却又感觉莫名其妙死于空难的冯迎一样,因为她像极了飞天壁画里的仙女。

贾平凹在最后通过姐妹们发现她夹在《妙法莲华经》里的一段感悟来证实她去了净土,她对于人生的理解超脱了这些看似还活在臆想与自我良好存在感的姐妹们,她才是真正悟透人生真谛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贾平凹的文字,更喜欢他书里的精髓,不管是他写乡村文学,写《秦腔》里的引生,《浮躁》里的金狗,还是这本《暂坐》里的众姐妹与羿光,他们都是最实在的人,都代表着这个社会里的各个阶层与各种思想的人,他们游离于这个浮躁又迷离的世界,有的人迷失,有的人惶恐,有的人坚定一生,有的人寻寻觅觅找到了出口,有的人跌跌撞撞摔得头破血流,有人升华,有人堕落……

大千世界便是每个灵魂修行的道场,到头来是去往净土,还是灵魂灰飞烟灭,人生之路像极了一场考试,中途没人告诉你哪里对哪里错,唯有考试完了交完了人生这份答卷,才知道你此生的归宿。

有人认为,此生只此一次,无所谓对错与报应,那便是对生命的大误解,无论是在《西藏生死书》还是《次第花开》里,还是在无数的宗教文化里,都无数次地提醒人们行善念,做善事,因为人死并非终点,而是有一个叫做“中阴”的过程,肉体的消失并非灵魂的消失,灵魂是有轮回与不生不灭的,只是所行之事会决定灵魂的罪孽轻重与否与归宿。

《暂坐》作为贾平凹70岁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我想他有很多话要讲给我们听,唯有用小说的方式,用小说里众多的人物关系与他们的事例来告诉人们,向我们传授他七十年的人生感悟,人生这一场充满无常与短暂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才能到达极乐,才能幸福美好,坦然自在,不骄不躁地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