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医生穿上一袭白衣,就宛如穿上了金刚铁甲,百毒不侵!

但其实脱下白衣的医生,也是普通人,也食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害怕,也会怂,也会面临生病的烦恼。

01

被同门师弟割包皮,

这感觉太酸爽!

周伟东 上海市同济医院 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我是一名泌尿外科医生,大部分患者提到泌尿外科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小JJ。说的也没错,我的确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小JJ打交道。

谈到小JJ,不可避免地就要想到全中国男性的共同话题——包皮要不要割?

作为一名男性医生,我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作为业内人士,我也深知自己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割!

可是这么隐私的事情真的是很纠结,想象一下:给你做手术的是你的同事,旁边的护士是你认识的妹妹……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去其他医院做,要排队要预约,实在是折腾,毕竟包皮是个小手术,20分钟就能搞定。思前想后,最终挑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周五晚上(周六、周日可以休息),自己把毛刮掉,偷偷拉着师弟,找了一个换药室,准备好常用的器械,开始了我的包皮手术。

麻醉,自己给自己打实在下不了手,还是师弟来吧。

5 ml针筒直接扎进去,这酸爽……以前给患者手术的时候还嘲笑病人,是不是男人,这点痛都受不了,到自己身上打脸了,真是疼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弟还属于那种打麻醉比较狠的,直接一下子插到海绵体里,我两眼一黑,冷汗迸出,疼得差点没忍住对他爆粗口。

麻药打完,的确是不痛了,可自己的JJ被师弟弄来弄去,那种感觉,太上头!

换药室里的设备材料不是很齐全,但就地取材,也能凑合用:比如没有电刀止血,就直接用线结扎(导致现在还能摸到线结,但没什么影响);没有可吸收线,就用丝线缝合,大不了以后自己拆线;没有吸引器吸血,多弄点纱布擦擦就是了……师弟一顿操作猛如虎,大概花了20分钟,手术圆满成功!

接下来的操作,就全靠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加持了:

趁着麻药劲还没过,火速回家;

当麻药逐渐失效、痛感逐渐袭来,赶紧吃上一粒提前备好的止痛药;

特意晚睡,睡前将尿液排空,以防止早上勃起导致出血;

自己给自己换药(有点疼,但也能接受)

……

一晃手术过去快5年了,见到师弟倒没有什么太尴尬,就是调侃他把线结留在了我的JJ里,哈哈哈……

包皮手术对于中国男性来说已经越来越普及,无论有无影响,出于卫生的考虑(这里卫生不光是对自己,更重要的是爱人),我都会建议手术切除。

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类手术有什么不良后果,我身边的男性朋友都是我亲手做的,哈哈,估计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还得来找我做手术。

02

眼科医生被挑眼结石,

是一种什么体验?

冯庆阳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眼科住院医师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心灵窗户的守护者。

在门诊看病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说:眼睛有异物感,总觉得有沙子磨着,但是也没有沙子进去。我翻开他们的眼皮用裂隙灯一看,发现结膜上有黄白色小颗粒凸出来了,从而明确诊断——结膜结石

每当我告诉患者,是结膜结石摩擦到了角膜和结膜,所以有异物感,他们都会非常诧异,惊呼“眼睛还长结石啊”,此时我会露出神秘的微笑,“是的,第一次听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某一天在上班的地铁上,我看着看着手机,突然觉得左眼睛异物感明显,磨的我有点睁不开眼,回忆了一下也没什么东西吹到眼睛里,我“掐指一算”,可能是长结膜结石了。

赶紧到科室让同事帮我看了一下,果然和我预想的一样,结膜结石凸了出来,而且还不止一颗。

被我敲打过无数次的结膜结石,这下亲自找上门来跟我battle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日纵有辉煌战绩,如今也得向结石势力低头。我乖乖来到治疗室,静静地躺好,开始迎接结石“挑”战。

我们科的护士小姐姐给我滴了表面麻醉眼药水,翻开眼皮那一刻,她调侃了一句“冯医生,你这新陈代谢不太好啊,结石挺多啊”,我底气不足地回了句“年纪大了,还总熬夜”,玩笑中透着一股心酸。

虽说见惯了结膜结石,但看着针在自己眼皮上走动,还是会有些小紧张。说时迟那时快,护士小姐姐手起针落,一下就把最大的那颗挑出来了!不愧我科的技术小能手,今晚请客必须给加鸡腿。

用棉签止血后,护士小姐姐三下五除二,又陆续挑出了5颗小的。针尖上挑结石,这感觉,酸爽!

有趣的是,在我接受治疗的时候,刚好有个患者也需要挑结石。他一开始还有点害怕,但是看到活生生的案例——眼科医生也躺在那里被挑结石,立马放心了。

挑完结石,异物感马上没了,我继续上班,给患者看病。以后再有结膜结石的患者,我都会现身说法“我也挑过,挺舒服的”。

最后再奉送个科普彩蛋:眼里为什么会长结膜结石呢?

结膜结石是眼睛里脱落的结膜细胞和代谢产物等堆积形成的凝集物,和我们平常熟悉的肾结石、胆结石不同(这些内脏结石是由于胆固醇结晶、草酸钙、磷酸钙沉积形成的)。结膜结石与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眼部新陈代谢变慢有关,常见于沙眼、慢性结膜炎等患者,因为慢性炎症刺激容易引起结膜细胞脱落,促进结石的形成。

日常怎么预防呢?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经常用脏手揉眼睛,佩戴隐形眼镜、美瞳时更应该洗净双手。注意休息,不要总熬夜,少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饮食均衡,少吃油腻食物,积极锻炼身体,维持良好的新陈代谢,保障眼部健康,这样才能远离结膜结石。

03

口腔科医生牙齿正畸也复发?

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

马琳莎 北京友谊医院 口腔科住院医师

我是一名口腔科医生,扎心的是,我的牙齿也是天生不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初中就被爸妈带去口腔医院咨询正畸治疗,无奈此时的我对于美尚未开窍,死活不从。

但终究逃不过我的骨子里是个爱美的人,牙齿矫正带来的改变那么诱人,再加上正畸医生设计方案时缜密思考的样子简直不要太酷,于是完成本科学习后进入硕士阶段,我毅然选择了口腔正畸学。

得益于师从一位好导师,除了高屋建瓴的学术造诣、高超的临床技术,还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为了让我们感同身受,每一位新进的学生,都鼓励解锁一项技能——互相进行正畸设计与治疗。

好饭不怕晚,开启口腔专业学习才对美有所追求的我,欢天喜地地开始了治疗。

初戴固定矫治器,觉得开启了一件人生大事,逢人便显摆:冲牙器、电动牙刷全备齐了;硬的东西是丝毫不敢啃的;加力后太疼了,让人抓狂……

适应其实很快,慢慢地,每次加力后疼痛时间缩短了,警惕心放松下来,人也变“嚣张”了,连螃蟹鸭脖这些硬货都敢啃了。

然而,教训是惨痛的,有一次一口鸭脖啃下去,掉了一个下牙的托槽……真是难为了给我重新粘托槽的同门。

时间过得很快,来了,来了,终于到了拆矫治器的时刻。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对着镜子,绽放出了一个大大的露牙笑,“嗯,不错,我很满意。”

迫不及待地拍照、发朋友圈,并立下了一个大大的flag:坚持戴保持器!

但没多久就狠狠打脸了。保持器也就戴了三个月,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快就戴入困难了(说明牙齿移位了)。矫正结束不到一年,下前牙拥挤出现了轻微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能默默安慰自己,相比正畸治疗前,还是美丽许多的。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牙齿矫正后复发,也没有一个人是特殊的,身为医生的我,不遵医嘱也同样会中招。

所以,亲爱的患者朋友,当口腔科医生向你千叮咛万嘱咐,矫治期间要好好刷牙、矫治完成要坚持戴保持器,千万别嫌絮叨,虽然最终治疗效果是我们医生的成绩,而你们换来的,则是持久的美丽。

04

外科大夫被做手术,

竟也想着要逃避!

李晓婷 北京朝阳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

我的膝盖属于老问题,绵延十几年的数次发作让我熟练掌握了一套自救技术。所以,当这次发病后,我又按老方法打上护膝,想着靠制动解决问题。

一周后,问题依然存在;一个月后,问题严重到我不得不正视的程度。此时,我尚且以为无非是打一个月石膏,上下班不方便一些,个人特色鲜明一些(有些门诊患者已经开始喊我“那个有点儿瘸的大夫”了)而已。

因此,当骨科医生告诉我“可能需要手术”时,我整个人都陷入了“怎么会这样”的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确诊到决定手术,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进行自我建设。于是更佩服在门诊直接表示能够接受手术的患者心理的强大。

术前,我感受到连续14个小时不能进食水的饥饿和口干,感受到插尿管时难以言喻的酸胀和不适,感受到静脉输钾带来的一波波疼痛,这些平日里只是点击鼠标即可下达的医嘱,此时真切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上午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台”了。第一次以躺在平车上的方式进入手术室,连天花板都带着点儿新奇的陌生感。爬上看惯了的那张台子,接受麻醉,消毒,铺巾,术者刷手就位,手术开始了。

一张消毒巾隔绝了好奇窥视的目光,那边时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锤钉子声、吱吱嗡嗡的磨骨声,这边的我盯着显示器,看着自己的关节腔不亦说乎。

两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了,此时已是下午五点。我被送回病房静养,而刚刚还在奋战的同事们,还要马上转战下一台手术。

术后尽管用了椎管内麻泵,手术当晚也相当难熬。双腿没有知觉,术肢麻木难忍,我只能平卧在床上等天亮。

早查房过后,为了能够下地,也为了缓解术肢的麻木感,我的麻泵被关掉了。此后的五个小时,难以言喻的疼痛席卷而来,就连拔尿管这令人欢欣的事实也缓解不了疼痛带来的沮丧。

在入院后,我第一次哭了。我不能说服自己切换到医生的状态,冷静地告诉自己术后的疼痛是正常的,麻木是正常的药物反应,观察即可。我只是一个患者,而“患者,都是软弱的”。

中午,支具到了。术后第一次下地,从病房到洗手间的区区十几米,也化身利刃遍布的险途。术肢依旧麻木,每一步都像踩了电门,麻木感如同电流迅速向小腿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能自由地去洗手间的感觉太好,能洗漱的感觉太好,经过一番整理,我又觉得自己像个人了。下午,主刀林主任和麻醉周老师分别来查房,让我对自己的恢复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忐忑的心情也随之平复。第二天,当我得到出院消息时,术肢的麻木感已有了明显缓解。

回想整个就医过程。有人讲,你不是医生吗,医生不是天天要做手术吗,你还会害怕?

是的,我会,因为我有血有肉,绝非钢铁之身心。当我脱去白衣,穿上蓝白条纹的病号服,我也是一位普通的患者,会为了不确定的未来担忧,为难忍的疼痛哭泣

也正因我有血有肉,于是能在这番变身中,体会患者的痛苦和不便,再将这体会,带到以后的工作中。时刻记住前辈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原来,当医生成为患者,面对同行的诊治,也会有尴尬、紧张、“不听话”的可爱一面。

请原谅我在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不厚道地笑了。本以为医生是一脸严肃的“暖羊羊”,没想到却是深藏不漏的“喜羊羊”。

他们既有救死扶伤的“神奇魔力”,也有平凡乐观的“幽默潜质”。

对医生,除了敬佩,又多了几分喜爱呢,哈哈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自乐享微医、朝阳耳鼻喉头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