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不是一本好书, 应当把它送进历史的博物馆, 而不是把它介绍给年轻一代。”

这是南京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余一中在其文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 》中明确指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从问世起 ,创下了先后用 61种文字印刷 3000余万册的世界纪录。仅我国从1942至 1995年就印刷 57次 ,总计 250万册。著名法国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曼·罗兰为小说译本写了序。他在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说:“您的名字对我来说是最高尚、最纯洁的勇敢精神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尔·柯察金,这个艺术典型,是苏联几代青年英雄偶像,卫国战争期间,像卓娅、马特洛索 夫、奥列格·科歇沃伊等苏联青年以保尔·柯察金为自己的人生榜样。保尔·柯察金同样也是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吴运铎、张海迪、朱彦夫都是被称为当代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发表开始就处于争议之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化不高,只上过一年的共产主义函授大学,1924年以前不太懂俄语,作品文学性比较差,经过多次修改。发表以后,苏联评论界根本不予置评,文学权威高尔基更没有一句评论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以后,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神坛上跌落下来,俄罗斯当时流行否定一切的潮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质疑不是本人写的,而是别人改写的,作品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应该抛弃。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被某些编写者从学校的俄罗斯文学教科书中拿掉了,从俄罗斯文学史中消失了。

毫无疑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没有超越阶级、信仰,升华到人类性的高度,就如马克斯洛宁所说的那样:“作者对英雄人物——这种正面人物的塑造缺乏艺术性。小说在美学方面从来没有取得它在心理和社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奥斯特洛夫斯基具有极大的精神力量,但是,他的文学写作能力却很差,而且很有限。”(马克斯洛宁:《苏维埃俄罗斯文学(1917-19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一中教授认为,用真实性的标准衡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论如何也算不得一本好书。作品的时代背景是1915~1932年这段时期,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始不断地大清洗和运动,还有可怕的大饥荒,在 1930—1933 年间乌克兰1600 万居民中就有 500 万人死于饥饿。余一中觉得,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是一味唱高调,乌克兰饿殍遍野,作者与主人公竟没有丝毫的反映。

余一中教授的结论就是,苏联在个人迷信时期和冷战时期流行的读物是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时代的精神相违背的 ,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我们的译者 、出版者不要再去制造 、 贩卖这种裹着糖衣但却会使人的心灵失常,精神麻痹的毒药了。最后, 我们想再明确地回答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 ,说一声: 《钢铁》不是一本好书, 应当把它送进历史的博物馆, 而不是把它介绍给年轻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一中教授完全否定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政治上予以批判。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历史记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历史是选择性的,只是记述了一部分。余教授的观点有道理,但是过于偏颇。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是一本好书呢?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带有时代性。奥斯特洛夫斯基信仰共产主义信仰集体主义,这在当时来说是正常的,就连西方哲学家罗素当时也是认同社会主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人看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共产主义的“圣徒”,时刻准备为理想而献身。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得主安德烈·纪德在采访奥斯特洛夫斯基后写道:“宗教不曾造就比他更卓越的人。亲眼所见证明了,圣者不仅产生于宗教,只要有热忱的信仰,不求报偿,除了完成严峻的义务而得到思想意识上的满足,什么都不需要。”奥斯特洛夫斯基始终坚信,“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仅仅是斯大林的传声筒,可是为什么风靡几十年而吸引读者呢?

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奋斗成功的英雄形象,一个不起眼的车站食堂小伙夫投身革命,一步步成长为一个英雄,并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令人瞩目的作家。如果说谁是当代保尔,人们的反应就是身残志坚,张海迪等等。对很多人而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实际上是战胜自我战胜命运的励志读物奋斗宝典。

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尔·柯察金的经典形象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英雄主义永远不过时,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士兵们带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冲锋陷阵,有的书页被战火烧焦了,有的被子弹打穿了,有的沾满战士牺牲的血迹。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主义鼓舞了无数人在战斗在前进在牺牲。

在九十年代完全否定苏联一切的情况往往过于极端,今天俄罗斯开始理性看待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其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在回归今日俄国文坛、学校和社会,莫斯科市政当局早在2003年就发布命令,要求隆重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4月,我国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对于适合不适合学生阅读,学者专家之间有不同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正常。有个问题是在鸡汤时代,谁还会喜欢读英雄主义的作品,更何况还是苏联的,历史隔膜感和距离感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都喜欢读《平凡的世界》,保尔·柯察金让人感觉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