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那么我们如何定义一个人是否平庸呢?是从成绩、工作、还是薪水?都不是,真正平庸的人,源自于内心的自卑与对世界的看法,有的人即使没有高昂的薪水,尊贵的地位,却一直拥有着良好的心态,永远不畏惧困难;有的人虽然名利双收,但是内心却脆弱的不堪一击,甚至将自己拿到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比如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戚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败只在一瞬间,作为国内一流的学府,不少人认为,只要进入了清华大学,就是获得了通往上流社会的敲门砖。然而戚柯并没有享受到自己名校毕业生的红利,相反,他从天之骄子到找不到工作的普通人的转变,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娇生惯养

从小开始,戚柯就十分优秀,作为儿子,他是父母骄傲自豪的资本;作为学生,他是老师眼里根正苗红的栋梁之才,可以说,戚柯的童年,就是在四处洋溢的赞美里长大的。

童年的戚柯如此之优秀,与他的父母离不开关系。虽然父母只是普通工薪家庭,学历也都不是很高,但是从小开始,父母一直特别关注戚柯各方面的情况,对于戚柯的一切管教都非常严厉。

为了让戚柯能够专心学习,父母不允许戚柯随便交友,因为在他们看来,友情比不过戚柯的成绩重要;甚至于戚柯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在家看书,几乎没有玩伴的他在看到同学们相约出游时,心里总是羡慕不已。但是他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他知道,这只会换来一顿严厉的谴责。

除了在交友方面对戚柯有诸多限制之外,父母也对戚柯的生活起居方面保持着绝对掌握权。戚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在他的生活中,饭是父母做好喂到嘴边的、被子是父母帮忙叠的、衣服也是父母帮忙洗的,所以他几乎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到了高中,他甚至都不会自己叠衣服,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已经到了有些太过严苛的地步,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戚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单纯的像一张白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的戚柯是突出的。他成绩非常好,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性格却显得过于呆板,他几乎没有高中生应该有的社交能力,说话也不知道委婉,总是非常直白,什么都不懂,因此也没有什么朋友。好在有父母的陪伴,倒也不算什么大的麻烦。

1994年,戚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全家都十分喜悦,父母捧着录取通知书不住的翻看,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灾难正悄悄地接近。

天才陨落

戚柯的高考分数是636分,对于选择专业,他就像自己的人生一样没有任何主见,只能听从父母的想法。父亲考虑到校规中“成绩优异者,可本硕连读,九年直博”的条件,为儿子报考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在他眼中,自己的儿子一定是优秀的,那么直博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带着父母的期望,戚柯第一次离开家,来到了北京。

让所有都大跌眼镜的是,戚柯进入清华以后,不仅仅没有变得更优秀,反而渐渐开始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到了大一第二学期,他就出现了挂科的现象。清华能力出众者众多,戚柯根本算不上什么,曾经的天鹅变成了如今的“吊车尾”,戚柯无法接受这巨大的心理落差,选择了自暴自弃。到最后毕业时,他甚至因为学分没有修够而不得不延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戚柯好不容易从清华毕业,踏上工作的路程。他的第一份工作起点很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然而工作没有半年,他就被研究所辞退。原来他工作懒散,没有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工作总结也写得乱七八糟。被研究所辞退的戚柯患上了抑郁症,自此消沉。

为了谋生,戚柯很快应聘了一家新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专攻游戏软件开发的,戚柯根本无法完成这种跨专业的工作,再加上他自己也不愿意努力,因此很快又提出辞职。这次辞职以后,戚柯苦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全国游荡。

2005年,为了填饱肚子,戚柯选择去工地当一个搬运工,可是从小娇生惯养的他怎能胜任这种体力活?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学历太高被辞职,后来戚柯又陆陆续续找了许多零散的小工,比如包装工、搬运工之类的。但是他丝毫没有上进心,工作也是浑浑噩噩,最终都因为自己做不来而选择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戚柯已经在家里休养治疗自己的抑郁症,偶尔他会写日记,记录的大多数是对于天之骄子时光的回忆。母亲也经常带着他到处寻找名医治疗,对于当年的教育,夫妇两人都非常后悔——如果不是当年对戚柯错误的教导,如今也不会酿成这样的大错了。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显然,戚柯是不快乐的,这不仅因为他的父母错误的教育,更在于他对于人生悲观的态度。多少真正成功的人,他们面对生活,都是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而被寄托的希望无穷大,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