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单位进行普法宣传,介绍了一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的案件。身为体育作者,其中一起与上海申花有关的案子引起了笔者兴趣。

出生于1978年的施华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早期在市少年体校接受足球训练,随后被上海申花青年队选中。2000年,22的施华被上调申花一线队。球员踢得是边后卫位置,速度较快冲击力较强。尽管效力梯队期间他能成为球队主力,但由于整体技术一般,进入一线队后的施华并未得到教练组的太大赏识。2000赛季结束后,施华被列入出售名单。由于没有找到下家,从2001赛季开始,23岁的施华就不再是上海申花的一员,成为自由身状态。不过被球队解约了的施华既没有积极前往别队试训,也没有转行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整日游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华原本谈了一个女朋友,但对方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所以提出了分手。多次尝试挽回却屡遭失败的施华最终失去理智,用尖刀结束了女友的生命。虽然有自首行为,但这位足坛、情场接连遭遇失败的“可怜又可恨者”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刑。随后,施华被执行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施华杀人案,《劳动报》曾报道称凶手原本有机会前往日本留洋,但为了女友(即被害人)而毅然选择留下。当最终感情破裂时,既失去了爱情又失去了宝贵出国踢球机会的施华难以接受现实,进而失去了理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华案发后,曾有记者前往上海申花进行采访。不过由于当事人在队时间较短且涉及事件比较敏感,因而大多数球员或教练都以“不了解”或“不清楚”来面对采访。不过部分老队员则对施华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长期在梯队训练,刚进入一线队没多久就被放弃,离开后又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施华成为上海申花以及中超联赛甚至中国足坛的匆匆过客,留给球迷无尽的唏嘘和反思。

其实每位球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球踢得不好球队会有责任,但如果是人品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球队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过,各支俱乐部尤其是青少年梯队和足校,或许可以在训练和比赛的同时加强对球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球员正确的三观和敬业精神,培养不单单会踢球、更会做人的优质球员。另外,球员本身也要提升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这样,一旦无法继续从事足球行业时,他们也能尽快找到新的生计,避免进入无所事事的长期失业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怎么评价因为不务正业和一时冲动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他人的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