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相对于“在网络上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在于培养逻辑性阅读与读写的语感,我个人认为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我们平时都在利用碎片化阅读,不能完全因为优势来分辨两者的优劣,而是要通过结合自我对两者看法、分析搞清楚怎么应用两者

读书的逻辑连贯性与语感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读书首先也得认清自己当前适合读什么书,也需要知晓自己读书的目的,只有这样思考才能更有效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去读,真正获取到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去用“刷书”的方式去阅读。所以今天谈的读书主要先从学习写作、增长见识这块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读什么书,就得先明确了书本身的定位,即情节不是太复杂、逻辑清晰(逻辑结构)、句子优美(语感)、故事精彩(兴趣),综合考虑就选择国内名著来读,而排除了一些单纯的以打造故事和堆砌句子的流行小说,还有国外的翻译著作。

选择了好书籍,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采取必要的方式去读了,这里的读不是咬文嚼字和单纯的快速阅读,而是由计划的读,分为三遍,第一遍读情节,可快速完成;第二遍读关键词理解,进行跳读;第三遍读意境,进行分段的理解。一本书读上三遍既可以完成对语感的培养,抓住了一些名著里细节的描述,从而在大脑中产生一定的文字变换和感应思维。你会发现在自己写的时候跳出来一些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的逻辑连贯性则是从第一页读的过程中,大脑就开始绘制了整个书故事的想象图,名著的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更能引导你想象的图像与书内的文字相互勾搭上,让它们相亲相爱以后变得唯美精彩。

整体来讲,读书的优势就是一个“煲汤”的过程,需要慢慢来,尤其注意要使用文火,切勿着急。

网络碎片化阅读流行的意义

我们平时查百科,搜索关键词、刷抖音、评论的过程都是在碎片化阅读,解读碎片化阅读需要对其进行分解。我把网络的碎片化阅读分为以下三种比进行分析:

1.工具化、模块化;

我们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主要用于辅助大脑进行思考,有很多时候就是借助信息完成自己的任务,比如程序员的程序、设计师的素材、编辑的模板、老师的教案。这些分享的内容成为了我们碎片化阅读的主流。

这种工具化、模块化的表现为应用型碎片化阅读文化,体现了信息获取的便利,缩短了我们思考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他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辅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小众转变大众的文化;

现在直播都比较流行,很多人乐意去围观,不光是猎奇心理,还有一些直播具有了影响力,促进大家“想”要学习,但实际只是兴趣使然。比如英语学习的短视频、管理学的短视频、跳舞的、钓鱼的、冒险的。这些内容吸引占用碎片化阅读的时间最长,但大多数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

这里的很多内容本身不是指导你生活的主流内容,但是由于直播让它具有娱乐属性,变成了流量体,但实际来讲并不是主流的内容。比如生活类相关的钓鱼、冒险等。但是这些直播却拥有大量粉丝,原因就是直播本身的综艺大众化的文化影响力,把这些小众进行了转变,从而变成具有娱乐特点的碎片化阅读环境。

所以我认为他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诱引性。

3.快餐、博文化;

最后要谈的就是快与博,所谓快就是把原有的事情变的更快,比如你看一部电影要2个小时,现在有人剪辑电影进行文化渲染,变成了3分钟看电影。

所谓博就是总是有高额的回报促使你来拼一拼,比如你参加的活动,第一名总是很高奖金,但是要从几十万甚至百万人之中来获取一人;还有你读到一些赞不绝口的文字,利用增值信息覆盖你的未知环境,用来吸引你付费。比如网络小说总是猎奇、穿越、死去活来的情节。

所以我认为他相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表演性。

总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网络碎片化阅读的几个特点都不具有直接的获取整体逻辑信息的能力,是需要结合与深度读书再去理解。

所以先读书再去尝试碎片化阅读,切勿让碎片化阅读领导你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