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林彪想和国军最精锐的新一军、新六军硬扛,碰了一鼻子灰。美械装备始终是有优势的。这是新一军、新六军的一次协同作战,杜聿明的嫡系部队新六军展露了锋芒,但也是这两个王牌军争功的开始。这时抗战老兵尚多,中下级军官都有实战经验。

事发在1946年4月-5月,对东北地理来说,四平之必争之地,这里是东北的交通咽喉,也是粮食集散地。国、共双方在东北出尽精华,决一死战。毛重用林彪,打算竭尽全力,抢占全东北。高岗也说:“‘勾子(屁股)’靠着苏联,只要把脸面前海上陆上几个口子一堵,东北就是我们的了!”
参战双方的统帅阵容:
共军是林彪、黄克诚、高岗;
国军是杜聿明、白崇禧、孙立人,廖耀湘。

兵力对比:
国军——新编精锐主力第1、6,71军、第52军195师、第60军182师;后期增加60军、93军、53军。《四平战役全程 》说国军参战的约25万人,有7个军。但当时国军仓促调兵东北,船运不便,开始参战的兵力大打折扣,后期才不断增兵。
共军——第1、2、3、7师;共6万余人;第3、7纵队;3万余人。共约10多万兵力。有一些日本人担任后勤的技术人员。当时共军的装备并不差,收集到日军火炮700门,坦克12辆,共约合80个各种炮兵连等,另有1个站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第四野战军战史》)。新一军反而处于劣势。

开打!杜聿明、孙立人率领精锐拿下辽宁铁岭,林彪硬撼。两强相遇勇者胜,虽然战斗激烈,但国军略占上风,一直推到四平,这是林总第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却打得不如意,林总意志有点消沉、想撤退,毛泽东下令死守四平。

4月20日,小诸葛白崇禧空降。国防部长小诸葛、杜聿明增调60军、93军、53军三个军至东北,打算给林总致命一击。蒋介石兴奋说:“有‘小诸葛’居中调度,东北之战完全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林总也集结了14个师、旅共15万人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六军廖耀湘攻占本溪、鞍山后,快速北上。孙立人、廖耀湘、白崇禧、杜聿明同气连枝,集结10个师的优势兵力,强攻重要高地塔子山,出动10余架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新六军廖耀湘的猛攻最给力,林彪顶不住,被逼撤退出四平。一清点战果,共军伤亡约25000,国军伤亡约8000。参考资料: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共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如下:

1、黄克诚部三师七旅,原为井岗山之老部队,四平撤退后只剩3000余人,失去战斗力;

2、万毅之三师原有12000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中被追击溃散逃亡只剩4、5

000人,失去战斗力;
3、一师梁兴初部剩5000人还保持有战斗力;
4、二师罗华升部还保持有战斗力;

5、邓华部保一旅损失相当重;其次八旅、十旅、杨国夫部七师也弄得疲惫不堪和不少损失。部队中发生悲观情绪,要求到后方休养,离主力去做地方工作”
  ——摘自东北民主联军给军委的总结报告。

之后,孙立人玩命急追,共军主力溃败。孙一路向北,追击到松花江南岸。这时美国紧急调停,国军差点千载良机!此是后话。

战后:共军虽然兵败,但阻挡了国军快速北上。四平一共发生了四次战役,第三次四平之战由国军陈明仁取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