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近期成为国内科技界重点关注话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仪式现场。 电子信息产业网 图

俗话说:“产业发展,人才先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高技术型产业,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培养人才很难靠“单打独斗”来完成,产教融合、多方协作是如今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趋势。时龙兴认为,集成电路作为工科性产业背景,产教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围绕专业机构层面、协会联盟层面、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企业层面五个维度,各方一起推进,产教融合效果显著。

报道提到:时龙兴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为例介绍,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一所应运而生的IC大学,为满足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以及多样性而建立。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设立与传统高校相比,主要有承办主体、定位、证书以及称谓四点不同,意在为了大学能够围绕产业的发展来对人才进行培养,有着明确的定位目标不一样,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的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时龙兴教授的发言是近期业内人士对南京集成电路大学首度全面介绍。

事实上,在专业机构层面,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已有颇多成果。时龙兴教授在上述发言中就提到:在2009年教育部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教育部设立示范微电子学院、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集成电路设为一级学科。

另外,在近日召开的“2020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南京)成立仪式”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做了介绍。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19万人左右,增长11.04%。与此同时,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提升,行业平均薪酬12326元/月,同比上涨4.75%。与会专家指出,在业界各方的持续努力下,此前存在的人才资源供需矛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未来,集成电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将在保“量”的同时,向提“质”发展。

不过,行业媒体《中国电子报》据上述《白皮书》数据分析认为,从我国现有人才结构来看,国内仍缺乏有经验的行业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人才。其实,在国际范围内对于高端和领军人才的争夺都是异常激烈的。

对此,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严晓浪指出,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一些限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问题,应当注重顶尖人才的培养,因为顶尖人才的短缺往往很难弥补。在培养尖端人才时,应当注重实践培养,让新人去经风雨、见世面,以此来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在保证“量”的同时,也应当保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