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到自贸改革“试验田”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欢迎您”,在去往成都双流区的路上,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的12个大字,欢迎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这片内陆自贸引领的试验田上,双流正不断刷新着大家对这个西部城市自贸区的认知。这里的投资客、外商、创业者、居民,甚至是自贸区门口的来往掮客,都感知着一种新型经济成长力量的朝气蓬勃。

三年来,在这个涵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和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不靠海,不沿边”的自贸改革“试验田”里,凭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种出了累累硕果。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双流新十年实现高质量大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双流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奠基之年。站位新起点,双流坚持以大历史观审视城市发展,在接续奋斗中推动双流再跨越。

接踵而至的“淘金人”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营商环境好坏,企业感受最深。

在不久前闭幕的双流区委第十三届十四次全会上,双流区委明确提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这一战略定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供应链产业链,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努力打造一个新时代企业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了证”,说起在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办证经历,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就曾点赞,“以前,随便在哪儿办施工许可证,至少都要等半个月左右时间,没想到现在双流只要三四个小时,真是太快了!”

成都紫光国芯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仅用时2天,便在双流自贸试验区完成核名、企业设立、税务登记、刻章备案。

3年多来,从原来的临时政务大厅到自贸智慧政务大厅,再到如今全国首个承接省、市、区三级事项的企业服务中心——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双流自贸区政务服务平台几易其名,但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去年,双流自贸试验区还出台28项优惠举措,设立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全省首推双流服务“一码通”、“一册通”,打造“企业幸福中心”,实施集群注册“0”元托管服务、企业住所申报登记制等系列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

截至2020年8月24日,全区在册各类市场主体共计10.8万户(其中企业2.8万户、注册资本5332.9亿元),1-8月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其中新增企业3658户、注册资本金384.4亿元)。

从航空港,到自贸区改革试验,到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双流区探索出了一条以航空经济谋城、营城的新路径。

国际大通道上的“不夜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公司因国际航班停运,无法从境外进口植物种苗。在双流区航空经济局、双流机场海关的帮助下,快速恢复了进口业务,保障了公司复工复产的需求,现在已经实现了进口进境植物种苗常态化。”对双流空港口岸的便利化政策,货物进口商——西昌天喜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

疫情发生后,成都市和双流区围绕“航空-商务-贸易”产业闭环,密集出台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扶持成都国际航空货运发展的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航空经济稳增长的八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坚持给优惠、给机会和给服务并重,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降低空港口岸货物通关成本,支持航空货运物流、指定口岸贸易、供应链金融、商贸展示等产业集聚发展。

“作为航空经济主管部门、服务部门,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追踪航班的执行架次,客座率和飞机的利用率,每天的利用小时率。”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专职副局长、双流区航空经济局局长蒋黎旺说,“我们双流在这方面,其实响应还是非常早的,腊月二十九区委区政府就召集我们这些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研究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稳增长帮扶企业的针对性的政策。比如说我们航空经济这一块,就专门针对疫情期间出了八项措施。”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双流国际机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5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港航班量恢复至去年同期七成以上,当月累计起降架次24032次,跃居全球机场起降架次TOP30榜单首位,成为5月份全球最为繁忙的机场。

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27.6万吨,国际全货机货邮增速超150%,发展指数评价位居我国内地千万级机场首位……

亮眼数据的背后意味着全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成都航空经济正在加速恢复。

三年来,双流自贸试验区的“蓝天”优势愈发明显:新开国际航线30条,累计达129条。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30强。2019年1月1日起成都双流空港还正式实行7×24小时通关服务,全天候保障符合国家安全准入的所有国际航班、国际旅客和进出口货物,实现随到随验、快速通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夜港”。

基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即将开通,成都“一市两场”时代即将到来,双流区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提出,将推动双流国际机场向“客货并举”转变、向系统布局功能场景转变、向精品都市机场转变,大力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金融、跨境贸易和航空总部六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与天府国际机场错位协同、共荣发展的新路子,助力成都构建泛欧泛亚国际大通道。

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2020年5月,成都刚刚进入夏天,在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大道的加德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内,公司董事相里麒和同事们正在为空客认证难题急得满头大汗。

该公司原计划2020年5月迎接空客认证,但认证遇到了难题。据相里麒介绍,空客认证必须要有齐备的证件,土地证、不动产权证是合法合规的要件之一。公司1月份完成了招拍挂手续,按照正常程序,取得所有相关证件要6个月的时间,然而受疫情影响,认证前要取得相关证件基本不可能。

此时,双流区探索“局区合一”的体制机制让企业有了信心和底气。“局区合一”后,园区有专员对接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下沉”驻点,了解加德纳公司的困难后,专门协调部门“把脉问诊”,园区科会同区内相关部门急事急办,原本计划6个月才能取得的证件,3个月就完成办结。

“高效的服务让我们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公司现在正等待空客公司总部到双流完成对加德纳成都旗舰公司的供应链认证,下一步就可以进行零部件的正式批量交付。”相里麒说。

时间回到2019年底,双流物流园区,会缘物流的负责人急得焦头烂额,因项目设计有问题,公司如果不调整施工图,就不能申办《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进而导致其二期项目竣工将推迟3-4个月。

得知会缘物流的实际情况,双流区航空经济局与区规自局园区服务科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会缘物流,针对企业的“燃眉之急”,为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该局与园区服务科工作人员一道上门指导、及时帮助整改,为其“抢回”4个月施工时间,节约建管施工成本约350万元。

而这只是“局区合一”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背景下,园区和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这样的“高效”,源于双流区航空经济局在“产业高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背景下,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

改革创新的“双流速度”

“以前,一般情况下想要起飞,需要提前一周以上申报。先是申报飞行任务;审批完成后,飞行前一天再申报一个飞行计划;审批完成后,正式飞行之前还得申报一个放飞许可,过程很复杂,想要飞起来很艰难。”一位通航飞机从业者对记者说,如今,只需报备就可以起飞了。

时间回到2017年底,四川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为解决通航飞机飞得顺畅、飞得出去的需求,在成都平原飞行异常密集的区域,划出了“四点三片一线”首批协同管理空域。所谓“四点三片一通道”,指的是驼峰通航洛带起降点、驼峰通航都江堰安龙起降点、豪芸通航崇州起降点和路正通航彭山起降点四个试验点,都江堰-崇州、洛带、彭山三个试验片区,洛带-彭山-条目视通道。这是四川试点的第一片低空空域“试验田”。

“在我们这儿不叫审批,叫报备。只要是在我们划定的试点空域里,说一声就能飞。”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负责人严智介绍,“提前一个小时,无论是电话也好、传真也罢,邮件、手机APP、微信都行,向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报一个飞行计划,就可以顺利起飞。其实,从技术上来说,提前10分钟报备就可以起飞。”

这只是双流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试验田”,制度创新是双流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三年来,双流自贸试验区聚焦空港城市特征、航空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痛点,推进改革试验,共完成144条共计287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特色创新案例共计98个,涌现出了众多具有双流特色的改革经验、创新亮点,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全省“首创”。

其中,包括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航空口岸7×24小时通关保障、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中西部率先实施;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力推“综保区保税维修批区域”重大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低空空域管理试点改革,并设立全国首个低空协同管理运行中心;首创的“四个转变”政务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创造了平均每4天推出一项创新举措、一年时间完成近100项改革试验任务的“双流速度”。

一系列制度创新探索和成果,为全区空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强链补短板创造了条件,自贸试验区聚焦航空经济三大领域、六大产业集群,面向全球专业化、精准化招商,着力创新产业链、培育生态圈,实现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质完善的功能配套

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首个海外学校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落户双流

拥有省一级示范性中学

四川华西国际医院已落地开工

高品质运动休闲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洲坝成都紫郡蘭园效果图)

地铁8号线莲花站旁的地铁物业

葛洲坝成都紫郡蘭园

配套醇熟商圈,全龄段学校环伺

繁华中的城市叠墅

筑建理想人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