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不断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也从地平说转为地圆说,从浅显的地表深入到地核,可以说高科技让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更加深刻,曾经遥远的地核也不再是神秘莫测的模样了,那么距离地表6370公里的地核中心到底有什么呢?人类又是如何获知地核的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的中心地核有什么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遁地术登峰造极,在地下随意穿梭。但是孙悟空再厉害也只是在地表穿梭,想要到达地核完全是拿生命去开玩笑。事实上,地下结构并不是西游记中一层泥土的存在,而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其中孙悟空活动的地方是5公里-75公里的地壳,而地核温度则是三者中最高的,提供着维持地球运动的热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1949年剑桥大学布拉德的理论研究,地核距离地表有3500公里,由内核、外层两部分组成。内核属于灼热的固态镍铁球,半径达1200公里,温度更是接近太阳表面温度,高达5400度,是名副其实的热球。外层呈现液态状,其中的镍铁构造更是以某种形式转动,如同电动机一样产生地磁场,形成了地球区别与其他星球的磁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波与地核有什么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地核神秘面纱的解密离不开地震学的发展,地震学如同地底深处的望远镜,可以通过纵波(P波)及横波(S波)探知地球内部结构,从而推动地核内部的研究。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最快,以每秒14公里的平均速度在地幔密度最大处进行快速传播,造成的破坏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横波传播速度比较慢,在液体中无法传播,但是破坏力极大,对建筑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发生地震后,人类在海洋上感受的只是纵波的上下震动,在陆地上先是感受纵波的上下震动,后是感受横波的运动导致地面裂开,造成地表极大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是如何获知地核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获知地核的存在与英国地质学家理查德·奥尔德姆及丹麦地震学家英奇·莱曼分不开。1906年理查德·奥尔德姆根据在印度地质勘探局多年积累的工作数据,展开了对地球内部的数据分析,发现纵波透过地核到达地球另一端的监测站出现了一块阴影区,但是如纵波如影随形的横波痕迹却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理查德认为纵波出现横波却消失了,说明地球中心应该有液体状物质出现,否则横波不会消失。之后30年,英奇·莱曼根据理查德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了纵波阴影区的怪异之处,纵波在折射的过程中应当是一个完整的阴影区,为什么现实的纵波阴影区却偏小?从而发现了地核外层是液体状的,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外层液体反射了一部分,因此阴影区才会不完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对地底的认知更加深刻,地核不再是神秘莫测的样子,地震学的发展让人类获知了地核的组成,那么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依靠金刚石压砧来深入地核内部吗?可以发现某些人口中的黄金贵金属吗?相信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揭开地核的面纱,科技进步带来的变革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人类如何揭开地球不可及之处-地核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