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9月2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阳 武慧 整理)9月28日,一场以“创新智能制造 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协同发展”为主题的蓝迪国际智库高层咨询会在潭举行。多位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围绕紧抓“双循环”战略、“一带一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智慧城市、加强产品自主创新等内容,为湘潭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祖康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

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制造业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也是湘潭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为湘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用科技创新赋能湘潭的传统制造业,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这是湘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的交通优势日益凸显,产业基础逐渐夯实,园区经济日趋成熟,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湘潭融入“一带一路”大有可为。湘潭可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培育开放产业,做强实体经济;优化政务服务,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开放环境和营商环境;创新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方式和路径,建设对接融入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拓宽渠道,为企业提供“走出去”的良好环境;完善对接融入机制,政府统筹引导,助推企业“抱团出海”。湘潭企业当再接再厉,盯紧“一带一路”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潭商是湘潭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活跃力量。要进一步凝聚潭商力量,助推湘潭产业升级。重点在打造红色文化科技产业,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区域特色经济,促进长株潭一体化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搭上“新基建”的发展快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郡里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

重基础,构发展,推进新兴产业升级

新时代下信息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什么?是构建“算力、运力、联接力”,这是新兴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规划和实践的要点是:重基础,构发展。

重基础:一是运力和联接力,是构建湘潭最终战略转型的信息高速公路,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当视为湘潭“新基建”的具体化。二是算力,也就是要研究如何构建强大的算力基础。超级算力、人工智能,是整个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基础。真正拥有了自己强大的算力基础、数据基础,拥有了湘潭的“5G+大数据”创新体系,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构发展:也就是解决信息化底座问题,使千行万业能够在一个基础网上转型,使强大的算力、运力、联接力迭代作用于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的宏观指挥者、具体组织者准确理解信息化带来的变化,高度自觉地构建自己的转型基础。

具体怎么落地?要找有技术基础的实战性专家讨论,形成方向性规划;找国家一流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推进建设。应当特别注意国内先进信息企业的核心高端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以及带动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活进步的引领性观念和思路。要放在长株潭一体化框架下进行规划设计,边学习边实践,“积小胜为大胜”,最终“集大胜为全胜”,实现“量变到质变”;要形成新型的、具有先进水平的数字生态管理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锡生

●新华社原副社长

既要注重创新,也要借助外力

近年来,湘潭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成就显著,城乡面貌发生重大改变。但湘潭的发展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科技产业、自创发展、工商服务业、文创旅游业等还不够先进,人气活力、先进产业、特色品牌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湘潭要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以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破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创新发展既要有理论的前瞻性,也要接地气,关键在于实实在在地做起来。湘潭经济、科技、特别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既要注重自主创新,也要积极借助外力。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湘潭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含旅游),一是要突出重点,错位竞争,注重做配套链,而不要盲目地去做“全链条”;二是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更好地吸引国内外先进产业落地。只有加强战略思维和战略谋划,加强统筹协调,才能妥善解决湘潭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综合性问题。因此要借助外脑智库,加强战略谋划,加快湘潭创新发展。

湘潭如何破解综合性发展难题?要注重错位竞争发展,湘潭的创新产业和产品,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少而精,优而好。要进一步提升湘潭的软实力。湘潭既要做好内宣,也要精心做好外宣,向世界讲述好湘潭的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小刚

●中国南方机车 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原董事长

●中国建材集团公司 外部董事

创新和智造不能分家

湘潭算是我的第二故乡,50年前我在湘潭生活了6年。我对湘潭的产业很熟悉,来了很亲切,看到湘潭的变化很大。湘潭早在“一五”“二五”时期就是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业氛围浓厚。

湘潭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要怎么做?结合工作经验,我认为,创新和智造是不能分开的,两者是融合发展的,着力点还是在创新上。过去几十年,我们大部分产品靠模仿,未来二三十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关键期,是中国从跟随战略到引领战略的切换期,核心技术要从依赖进口实现自主可控。

中国高铁的成功是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范例。它证明了技术创新没有捷径。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高速动车组的研究,而高铁发源的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是1958年由湘潭电机厂和株洲田心机厂制造的,核心技术在湘潭电机厂。同时,也证明了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一张图纸并不代表着核心技术。中国高铁技术经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如今,复兴号动车组设计时速400公里,申报的专利有1000多项,覆盖了全球的标准。

湘潭是重要的商贾之地,物流发展很好,物流中心带动制造业发展是很重要的。我相信湘潭人民秉持着“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的“三个高地”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 静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在当前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意义尤为重大。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基金会参与韶山红色文旅创新项目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使湘潭这片红色热土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韶山红色文化的基因,毛泽东思想和韶山精神,将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基金会将调动一切优势力量,全力配合湘潭市,通过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金会将不遗余力支持湘潭和韶山完成项目的开发建设,为项目提供国家级文化教育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与湘潭市政府共同倡议发起成立华夏红色文化专项发展基金,为项目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为韶山红色文旅创新项目自有的文化品牌,打造基金会韶山红色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协助完成项目的设计、重大合作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引入,丰富项目业态和内容,努力做好项目战略资本的引进工作。一直以来,基金会都是文化保护事业的“小灯泡”。在湘潭红色文化产业建设中,基金会将始终做好准备,尽一分力量,发一分光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 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湘潭制造业发展要聚焦“一高双新”

湘潭是老工业基地,很多产业在湖南,甚至全国都很有优势。“十四五”湘潭制造业发展要着重考虑和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握好将需求引领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产业链建设、注重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把如何借力长株潭一体化,并把有效破解长沙带来的虹吸效应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今后,湘潭制造业发展要聚焦“一高双新”,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契合自身优势特色,又能在长株潭占据一席之地的产业新体系。破解城市群中的特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关键,就在于精准恰当的产业定位。一定要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少数几个行业做实做深做精上下功夫。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的城市为什么能够在全国制造业发展大局中占据领先地位,有的城市又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关键就是抓住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有人认为,制高点就是具体的某某技术、某某产业。实际上,实现后发赶超、保持领先地位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主导产业的选择之外,还有两个关键,就是制造模式和创新体系。前者决定你是否能比别人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后者决定你能否拿出别人没有的新技术,率先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奕名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执行秘书长

找到突破“虹吸效应”的方法

对于长株潭一体化,湘潭要重视的问题是如何突破长沙的“虹吸效应”。

怎么破?与其出门招商,不如在家栽好梧桐引凤凰。一个人的痛点是短板,一群人的痛点是机会,要把眼光从湘潭挪出长株潭,挪出中部崛起地区,挪到长三角地区。其次是合纵连横的发展,尝试和其他产业城市形成牵手沟通机制,如牵手西双版纳,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将东南亚的资源整合过来,还可以和老工业区合作。第三,打开金融发展的模式和通道,大力帮助企业借力资本上市。第四,利用蓝迪国际智库这个平台,与库内企业建立金融合作机制,让更多的银行基金参与湘潭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五,打造产业“双循环”示范基地和学术高地,让局部劣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将湘潭打造成创新崛起的名城,中部崛起的产业之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全面深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落地,是湘潭的第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未来有多美,在于和谁同行。蓝迪平台有众多专家和充沛的系统化资源和力量,湘潭要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同行,将湘潭的短板变成优势,从而突破“虹吸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 克

●民盟中央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城市文化委员会会长

●华谊兄弟文化产业战略委员会主席

湘潭文旅产业后劲足

民盟会员里有许多文学家和科学家。在长沙,有第一代电影小镇——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同时,我连续6年担任湖南省的文化发展顾问。我来湘潭之后,到了万达、到了韶山,发现湘潭文化旅游产业有很足的后劲,且迎来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众所周知,目前旅游业正面临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化、由“组团游”向“目的地游”升级、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递进的“三转化”时代,而这正是文旅业发展的春天。

怎么围绕文化和旅游打造美好生活?湘潭要坚定文化自信,唱响湘潭声音,以美好生活促进湘潭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华谊兄弟也带来了很好的产品,为二三四线城市打造的一款文旅产品——华谊兄弟美好生活综合体。

这款产品有别于省会城市需要人流量、大投资、长周期的项目,它有七个定位:新城市会客厅、新文旅演艺、新休闲度假、新主题公园、新商业新零售新娱乐、新家庭文化消费一站式综合体、新城市地标。这款产品只需3万平方米,可以装下很多优势产品。比如,电影圆梦工厂,可以再现湘潭各种历史瞬间;而戏剧演绎平台,沉浸式、体验式、场景式的表演可以更加拉近与观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