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尽善尽美的激励方式,但股权激励是目前公认最适合的方式,而且,股权不要一次性给到位,让其有所期待,有所挑战,才不失激励本色。

无论拿什么激励团队,都要秉持公平原则,如果再能按照不同团队成员的需求进行“私人定制”,就更加完美了。

互联网社会,自我意识苏醒,颠覆随时发生,纯粹的指令、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没有市场。管心,管的是“心”,不是命令,要的是直达对方内心,明白对方内心的软肋。

创业者吸引并稳住优秀人才,也如同寻找人生另一半,只需做好自己或把公司经营好。

对初创公司来说,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小团队的形式进行企业运营,不设KPI,尽可能减少层级,才能够最大程度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产品做到极致。

从骨子里而论,中国人还是崇尚亲情,渴望亲情呵护。人们可能愿意为亲人而拼搏,其动力更甚于效忠公司。创业者也是人,不能在创业后就变成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如果创业者对团队以亲人待之,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家庭般的氛围,“有眼力见”的团队成员不会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还多少创业者对“博客教父”方兴东有印象?在博客还没有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的2002年,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取经”归来,如获至宝地捧着weblog回到中国,创立了博客中国。

凭借先发优势,以及自己的犀利笔锋、尖锐观点,不断吸引作者加入,仅仅用了不到两年,他就把博客的标签成功挂满互联网的各个角落:2002~2005年,网站流量每3个月翻一番;2004年11月进入Alexa全球网站流量排名前500位;2005年5月,博客中国排名再度升至前100位,并被誉为“中国互联网2.0时代”的领跑者。

同时资本的进入又恰逢其时。2004年8月,方兴东从陈天桥和软银处获得共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一年之后,他又从4家风投处获得1000万美元的投资。在“家门口”外,还有5000万、6000万美元在排队等待。

面对完美的流量和可预期的未来,还有资本的充分肯定,方兴东这位内心不安分的文人,开始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向商人身份转型,并大胆判断“百度之后就是我们了”,慨然发出“赶超新浪”的宣言。

然而,之后的创业之路,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做网站容易,让网站成长很难。我肯定不是优秀管理者”。

作为创业者,方兴东很幸运,“不差钱”让他可以招兵买马、扩张团队,其中不乏互联网名企的高手。有一种情况是,人越多,越缺人。这些进入博客中国的资深人士,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有人形容为“一支农民军攻入国都,每个人都在谋划自己在新朝廷中的位置”。

2006年,凭借大好形势,博客中国将登陆纳斯达克列入战略规划。包括方兴东在内的创业团队心中开始有了各自的“小算盘”。为在未来上市公司及权益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大家开始争相做策划、争资源,而且观点不一致:有人力争做IM(即时消息),有人主张做论坛……每一个方向都大有可为,像几匹马奔向不同的方向一样撕裂着博客中国,博客中国的混乱景象可想而知。

拉帮结伙,小团体主义自然产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无从谈起,争权夺利和相互推诿自然导致执行不力,公司业务难以推进。

举一个例子,在博客中国,同时存在十几位总监和副总监。一位高管因为经常值夜班,公司为其报销租房费用。新上任的人力资源总监发现后,却本着严格管理的原则,不仅取消了其福利,还要他退赔往日报销的费用。

创业团队管理混乱,事情没少做,花钱如流水,却不一定获得好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博客中国在“抢”到博客发展良机,拿到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后,仍然落得个发不出工资的结局。

博客中国创业团队之乱,追根溯源,最大的“罪人”自然是创始人方兴东。也许他是一位优秀的文人,还是一位能够发现、判断新事物的眼光敏锐者,却绝对不是深谙管理的合格创业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出卖”他的细节是,在公司各“帮派”争资源、策划项目时,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反而加入其中成为一员。这种做法的初衷,或许是“百家争鸣”的设想,却充分显示出方兴东管理能力的不足。但凡方兴东具备一点管理能力,也不至于在找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后,谁都不服谁,造成发展方向的混乱,以及人才、资金、资源的浪费。

方兴东在管理上的缺位,还导致自己被架空。2005年,在博客中国,方兴东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话不再有效。连博客流量的每日统计、财务开支、网站改版,都可以避开它。

在知识年代,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无法创业成功,但不懂管理的文人,肯定难以创业成功,因为他们的个人品位难以转化为团队管理能力。

不可否认,作为理想主义导向的创业者,方兴东的创业视角不乏前瞻性,但却始终没有学会用现实的方法将其落地,不仅没有及时找到营利模式,更在利用个人智慧和资本的魅力,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者后,不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未能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方向进发。

游走在文人和创业者之间,始终找不到准确定位的方兴东,在博客中国销声匿迹后,返回老家义乌“折腾”电子商务,依然无果。

相反,另外一位“著名创业失败者”史玉柱,之所以能够在巨人集团倒下后,还能盖起一座更高的“巨人大厦”,源于30多人的创业团队死心塌地追随他,最为外人所知的就是“四个火枪手”——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人没有一分钱工资,却始终不离不弃,追随其左右,这当然与史玉柱懂得管理的艺术与方法不无关系。

二次创业时,巨人集团选择以保健品脑白金作为切入点,史玉柱亲自带队管理和营销,并且深有洞察:“企业小的时候是靠战术,靠企业家亲自动手带领团队;但是做到了一定规模,一定要讲究管理方法及艺术。”

没有人天生就懂管理,史玉柱不是一开始就擅长管理。史玉柱在第一次创立珠海巨人时,管理上也是“劣迹斑斑”,只不过,在痛定思痛之后,能够及时反省并做出调整。

在创立珠海巨人时,满腔雄心壮志且急于求成的史玉柱曾经实行军事化管理。看到效果不佳后,他意识到,员工有血有肉,没有像军人一样绝对服从老板的义务,遂将军事化管理逐渐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在评价做事的成果“最终凭的是功劳而不是苦劳”的前提下,他还秉持“制度无情人有情”的管理思路。检讨巨人集团失败时,史玉柱还认识到独裁管理的“毒瘤”,体会到决策权过度集中危害很大。

二次创业时,他洗心革面,不管内心有多么波涛汹涌,还是会充分尊重他人的意见。他成立7人投资委员会,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只要赞成票不过半数,就一定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没有人情味的军事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更加贴近人心,更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独裁管理相比,民主管理能够避免“偏听则暗”,达到“兼听则明”,走出知识和决策暗礁形成的危险地带。

怎么检测一个创业者的管理能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做过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就强多了”。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创业团队流失率高,都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创业公司,要想保持团队完整,并时刻保持战斗状态,相互扶持走过创业之路,就必须建立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岗位上,员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潜能可以发挥出80%左右。

人人都喜欢听夸奖的话,人人都需要激励,创业者和投资者本人也不例外。蔡文胜曾经表示,自小时候起,他就会激励自己。每当自己取得进步时,他会买一些东西奖励自己一下。

对于钱的作用,千万年轻人的梦想导师李开复将其总结为“慷慨地把财散出去,人才就会聚拢”,而且,“对于最棒的人,创业者要愿意付出巨大代价去得到他”。

Facebook曾开出年薪加股权的诱惑条件,借大约10倍于谷歌的钱,试图挖“角”。谷歌有清晰的内部条款,前10%的员工,是公司之本。就算公司“着火”,带着这10%的员工,可以再创一个“王国”。对于Facebook想“挖”的10%的员工,谷歌开出与其相同的条件挽留。人才是无价的,值得付出巨大代价去争取和挽留,谷歌和Facebook懂得这个道理,其他创业者也应该懂得。

对于创业公司激励团队,李开复给出的建议是发放股权,“因为股权的激励效果会大于薪水”。蔡文胜也说,“对于公司来讲,股权激励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