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好,前天跟大家说孩子半夜找我谈心事,挺多朋友都猜到了原因,大概率是社交问题,但也因为这件事情,很多朋友分享了自己孩子目前也遇到的状况,像是:

“总是喜欢跟男孩子玩的闺女”

“发生了冲突打闹止不住的玩伴关系”

“总是打破规则的不好相处的同学”

“孩子之间断交怎么办”

……

光看描述都知道这些现象都挺让人头痛的,我前段时间家长同学聚会恰好也说到这些,我给父母们支了一些面对孩子棘手社交问题的招,前天Joshua半夜找我谈心事的时候,也刚好都用上了。今天就跟大家复盘一下,以及聊聊们怎么处理孩子的社交困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oshua半夜来找我哭之后……

事情缘由其实比较简单,因为前天是Joshua两个好朋友的生日派对,小孩子们热热闹闹一起玩,下课后一直到晚上都依依不舍。可是没有不散之宴席,孩子们带着很多的激动、兴奋、依恋和不舍回家。

半夜三更,睡梦中想自己的同学了,于是哭着找我说怎么不能现在去找他的好朋友们。

这其实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可让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跟孩子去半夜沟通/即刻处理孩子的情绪困扰时,使我感觉到孩子面对这种“思念”是有好几重想法。

01|第一重想法:困惑

“半夜想念自己的朋友,是正常的吗?”

Joshua找我说他很想他的朋友们,可当我提及,“第二天上学后就能见到了,你会心里舒服点吗?”孩子却摇摇头。我继续问他,那要不要给小朋友写一张卡片,告诉他们“生日派对太开心,所以你念念不忘?”孩子也摇摇头。我陆续提了几个建议,孩子都摇头,告诉我,“妈妈,只要你抱抱我就可以了”。

处在6-12岁的孩子,互动模式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想表达又害怕。他们会表达自己对朋友们的喜欢,但又怕自己的这份举动对他人造成困扰。如果发生在一些特别的场合,比如半夜、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相见后的重逢,孩子之间的关系反而比以前要生疏,都是基于这种矛盾心理。

我抱着孩子跟他说,“其实想念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因为只有重视一个人、一段关系,我们才会有想念。你喜欢你的小朋友们,你喜欢你参加的生日派对。生日派对会有结束的时候,朋友们也有回自己家的时候,可是你们这份感情不会结束,不管你让不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你想念他们,你的这份想念都是美好的事情,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长的一段话,让我也想起Eric最开始疫情返学后刚去幼儿园,也是躲在我身后不敢进去。明明在家里念叨了好久想回学校,可真的见面,他又不好意思,连跟同学牵手都是回避的。最开始Eric不知道如何形容他这种表现,我们一起去看回我们积累的情绪词汇库来定义和解释,最后Eric说,我觉得我的这种情感是“害羞”。( 可以在公号后台发私信,输入“情绪词汇库”,一共收集了500个情绪词汇含解释,可以作为情绪启蒙素材用。)

在孩子的社交关系中,遇到困难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定义,帮助孩子定义他们的情绪是给到支持和理解的关键一步,而我们讨论的颗粒度粗细程度,也会影响孩子如何想象这个情绪。

02|第二重想法:为难

“我的这份想念,会不会给同学们造成困扰?”

我最开始跟孩子聊的时候发现,当我提议孩子把想念表达出来,让其他人知道的时候,孩子都表达了拒绝。孩子也没有解释原因,只是“不愿意被同学知道”,我想了想,就跟他说:

“无论想念是不是被别人知道,但想念本身的美好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也尝试过用亲情来打比方做想念的举例,可我当下的感受并不是特别自然,因为孩子觉得为难的点在于,亲情之间的想念和呵护,是与生俱来,发自内心的一种血缘连接,但友情是后天发展和建立的,甚至会因为彼此的距离、关系等多种因素的改变,会出现“再也见不到”的情况,这些都不是孩子们能管控的。

就好像这几年,他在学校里结交了好多很好的朋友,可是因为转学、搬家、疫情等原因,现在还有很多好朋友不在身边,或者再也见不到面了。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脑海中突然想到了这句话,这是很多国际学校孩子都经常经历的“离别”,学校说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经常变化的环境(因为国际学校因为国籍缘故,学生流动率相比公立学校是大的,很多孩子上几年学就换一个国家),但孩子们这种依依不舍和无法开解的想念,也是真的。

03|第三重想法:理解

“我到底要怎么样去面对我的这份想念。”

我脑袋里转了一圈,跟孩子说:

“你一定要相信,想念自己的朋友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自由决定要不要让你的朋友知道这种感受,但是想念本身就是美好的,而且真诚的想念,会让你更有力量。

“你熟悉李白、也熟悉杜甫,也知道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关系,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年相遇,策马挽弓,诗酒年华”

“在好多好多年前的唐朝,杜甫李白在洛阳认识的时候,他们就情同手足,去了很多地方,结交了很深刻的友谊,但是不到一年,他们就分开了。

古时候的分别,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子,有手机有微信有电话可以联系,他们的分别,就是真分别,从那以后,杜甫和李白从来没有相见过。

他们听到彼此的消息,都是通过其他人或者各种传闻来得知。你知道吗,在杜甫的一生里,写了十几首思念李白的诗,这些诗,哪怕隔了千年,都是传世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杜甫很想跟李白继续交流如何写更好的诗,于是他说,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也曾做梦梦到李白,醒来后就写诗,说,“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他听到李白被别人伤害,也很生气说,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魑魅就是你所熟悉的“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中的“魑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杜甫写了好多好多首诗歌,都是一个主题,就是关于“想念”。

无论是想念自己的朋友,还是想念自己的亲人,抑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在很多诗人词人心中,是最自然的一种感受。你觉得呢?”

孩子听进去了我的这个例子,于是问我,“那如果我想念我的朋友们,我是不是也可以放在心里不告诉他们。”

“当然可以,但不管你让不让他们知道,你跟他们见面的时候,还是会很开心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对吧?”

“那当然,我们可是很好的朋友啊。”

“嗯嗯没问题的,你也可以尝试学杜甫,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不管是一首诗、一份礼物、一张照片、一幅画,让自己的想念有所寄托,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然杜甫想念了李白那么多年,如果他没有写下诗来做记录,我们这群千年后的人,肯定不会知道他原来那么喜欢他的好朋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第四重想法:安心

“原来我的想念不是脆弱、不是尴尬,而是一种美好,我可以自由决定想如何表达这份美好。”

听完我一顿“杜甫李白谈”后,孩子找到了他对想念和友情的最直观的理解,于是终于很安心地睡下了。我在边搂着孩子哄睡的过程中,也不禁在想,我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跟孩子聊了一大圈去让他明白如何看待想念这件事情呢。

或许是因为我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对他的接纳不管是哪种表现和行为,在我的心中没有合理与否,我会愿意陪他一起去面对所有的忐忑和反常。

我希望他可以始终记住被大人所接纳的心情,或许他以后的烦恼会越来越超出我所想象的范围,这次是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友情而烦恼,下一次可能是因为某些冲突而忐忑,在以后还可能会有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搞不定的比赛,竞争的关系……这些情绪其实都不是小时候那种简单的喜怒哀乐,充满着尴尬、暧昧、忐忑、心酸等更复杂的调料,都需要提前积累。

或许是因为我也希望他可以明白人的情感是可以如此丰富的情绪无所谓对错,它们是孩子所有当下感受的即时反映。比如孩子可以既喜欢又害怕,既亲近又抗拒,既期待又忐忑……就好像孩子觉得他想念朋友极了,恨不得立马能见到朋友,可要是真的去想办法让朋友知道,他又觉得很抗拒。

或许是因为我也很想孩子明白,任何情绪都是有可以抒发的方式情感要不要被别人知道,是一种选择自由,但尝试找一个方法抒发出来,可以有很多途径。不管是说出来、写下来、画下来还是其他,都是积极、正向的方式。人类的情绪更多的是五味俱全、百感交集,但拥有那么多重想法,甚至可以在一件事情上,同时经历不同的情感变化,才是很正常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情景去承接它。

我的所思所感

之前在鉴赏《寻梦环游记》里我说过 ( ) ,很多人会常态地认为一些反常的事情,就是消极的、害怕的、是禁忌也是悲怆。但真正的情商教育的核心,就是接纳。

我们接纳你之所以为你,也愿意陪你一起去面对,理解、支持和共情,是我们最需要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道理来评价孩子的一举一动,那孩子在我们身边永远都是长不大的人,他们得听着我们的标准来表达情感,那是多么压抑和局限的一件事情啊。

回到最开头大家问我的问题,像是:

“总是喜欢跟男孩子玩的闺女”

“发生了冲突打闹止不住的玩伴关系”

“总是打破规则的不好相处的同学”

“孩子之间断交怎么办”

……

其实也可以用一样的方法去重新审视和梳理,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会经历怎么样的情感,每一个情感的表现和特征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如何相信孩子的这份情感,有没有什么孩子熟悉或者体验过的事情/故事让孩子对这个情感有立体的想象力,最后我们可以一起去做点什么事情……每一个情绪教育的目标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一起去经历这个过程。

就好像昨天我问Joshua,那你上学后见到同学们有没有跟他们说你的想念,他摇摇头说没有。我淡定地说,没关系的,想念有很多表达方式,你可以自由决定。我相信,这并不会影响你跟孩子们友好的相处方式,对吧?

Joshua点点头。

孩子终究是要远离我们,我们最终还是会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旁观者。我们本身就无法代替孩子去解决一个一个难题,处理一个一个问题,那还不如在孩子突然需要我们的当下,花点时间去尽情让孩子感受到那份力量,无论是思考的方式,还是看事情的角度,远远比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要来得更深远 ,不是吗?

所以你问我,跟孩子两个人半夜谈心,最后都变成“熊猫眼”值得吗?

我觉得还是很值的。

——END——

萌芽有话说:

昨天没来得及更新,是因为忘了昨天是我们的错峰出行,我请假去广西桂林度假了,前天都没想到自己昨天要出去玩,然后半夜紧张地收拾行李,还忘记了带孩子们提醒我带的东西。

结果Joshua又好无奈地说,“妈妈,你果然很丢三落四啊”。

哎!我在生活中还是挺迷糊的,这段时间超级忙,结果我家俩孩子为了提醒我,还在家里留了一个小区域,写上“mama-don't-foget WALL” (“妈妈别忘记墙”)……他们可是很认真地提醒我要好好注意答应过他们的事情 。

我家孩子大事情都还蛮信任我的判断和见解,但小事情上,每天都在操心如何照顾我,这事儿你相信吗……

还有一个花絮也很好笑,自从我给孩子讲了李白和杜甫的友情之后,哥哥很快就把这件事情跟弟弟说了,说杜甫想念李白都写了可多的诗,问弟弟,以后你想念我的时候会做什么。

弟弟一脸懵逼地看着哥哥,然后淡定的说,“我觉得我不会想念你的”。

“为什么呀!”哥哥一脸委屈。

“因为你吃了我的紫菜。”弟弟盯着哥哥顺手拿在手边的零食,撇撇嘴说。

哥哥不服气,跑来找我说,“妈妈,你看弟弟欺负我。杜甫那么想念李白,李白肯定也很想念他吧,弟弟怎么不学学李白”。

我哭笑不得,脑袋转了一下,然后笑着跟两个孩子说,“杜甫是很想念李白,一生写了十几首诗送给李白,可你们知道李白写了多少首诗给杜甫吗?”

两个孩子摇摇头,我说,“其实也就两三首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啊!”两个孩子跳起来,一脸不可思议。

“是啊,其实每个人对情感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杜甫是很细腻的人,他觉得想念就要倾诉出来,挚友一生一牵挂,但李白是一个很潇洒的人,他觉得人生惬意的是走遍天下路,交遍天下友,这也是他们性格不同的地方。”

我笑着把问题“抛”回给了孩子们,“你们是哪一种?”

孩子们哄堂一笑,叽叽喳喳,各抒己见,我想这可能是他们一生都要去思考的话题呢。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这是我们的视频号小窝,朋友们可以关注下,我们明天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或者点赞鼓励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阅读!您也可以把我的公众号置顶或星标,让我们可以找到彼此。

我是两个男孩,7岁Joshua和5岁Eric的妈妈,我毕业于香港大学,师从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专业领域:情绪管理、家庭治疗、亲子互动,也是《教养力》一书的作者。在这里,我跟你尽情谈谈早教启蒙的事情,成长有方,育儿不慌。

我还有很多体系化的早教启蒙课程,记得在后台回复“小芽启萌”,就可以来咱们的学习型父母、家庭早教的大家庭里,一起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