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社会的对未知第一步,或许会踉跄,或许会摔倒,也曾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入他乡,面,内心忐忑。但经过基层岁月的“满月”洗礼、“百天”锤炼和“周岁”蜕变后,我才懂得,你在这片土地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她就会有多少热情馈赠于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黄雯娇,来自福建泉州,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闽南人。去年10月,我来到了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开始了我的基层锻炼生涯,开启了我的另外一种人生,至今已度过三百多个日夜。在赣南苏区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这三百多个日夜也许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起步最重要、最值得珍惜、成长最快的岁月。如果要总结这一年来的行思践悟,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第一句话: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洁源的一年,是成长的一年,是蜕变的一年,洗去了娇骄二气,褪去了书生意气。

2019年10月21日是我到洁源工作的第一天。初到洁源,作为“进口老表”的我就感受到了当地的“深深恶意”,首当其冲的就是方言和饮食。辛辣的饮食对于我这个闽南人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在多吃几次辣椒,多上火几次后,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饮食。但最难过的还得是“方言关”,这里几乎没有人能同你讲超过三分钟普通话,稍不留神就会从普通话切换到客家话。刚开始的每一次会议我都是在痛苦中熬过,多少次我挠头丧气又深情地凝望着大家时,村干部才恍然:“我们又讲方言了,小黄她听不懂。”就这样,我在一句话也插不上的狼狈中度过了最初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记录

为了能尽快地熟悉村里的情况,村妇联主席成了我的私人“导游”和“翻译”,每天她都会带着我在村里四处转悠。“凌角塘”“田辽下”等五花八门的村组名称常让我头痛不已,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详细地咨询和了解当地的情况。每天下班后,我又独自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凭着记忆中的路线和方位再次造访。就这样,我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走遍了村里的大小角落,也和村里的乡亲们彼此建立了“初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户了解群众困难问题

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

洁源村是一个有着约3000人的大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15人。跟着村干部熟悉了一段时间的情况后,我开始独自下组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拜访“五老”前辈和三小组长。时间长了,小妮子成了村民口中的“家常客”,与“老同志”也结成了忘年交。如今的我,能听得了“客家话”、耐得了“高温天”、吃得了“翻天辣”;敢沾一身泥土,讲得一口“土话”,交到一帮农友,从群众眼中的“读书人”变成了真正的“村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常态化

第二句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洁源的一年,是磨砺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练就了过硬本领,锻造了担当精神。

“哪里有拆迁有冲突,你就去哪里”、“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你就去哪里!”镇党委书记送我的“见面语”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往后的日子里,我成了镇村干部的小跟班,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不管是乡风文明整治还是农村社会治理,只要是有任务的地方,只要是能壮筋骨、长才干的地方,总会有我的身影。

一年里,我几乎接触了农村工作的各个领域,走遍了村里的大小角落,协调帮助解决了数百起村民的大事小情。记得三户人家因宅基地纠纷争得面红耳赤直接到村委会求助时,我们先是“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缓和了他们的心气,经过实地踏勘和五六小时的调解后,最终成功化解这起矛盾,村民们也满意而归。正是因为大家坚持以“一碗水端平”的公心处理每一次求助事件,所以村民只要有矛盾纠纷便会第一时间选择到村委会解决问题。这些经历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干部眼中的家长里短小事,也许就是群众眼中的急事难事,对于群众的大小诉求,迟办缓办则易生事,早办急办则少一事,要实现共治共享共建社会治理格局,首先就要把群众的事办好、气理顺。

调解村民纠纷并签订协议、走访关心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里,我体验过加班到凌晨两点的泡面时光,走过冬夜四点独自进村的寒颤之路,曾挣扎于一遍又一遍材料打磨的痛苦,也感受过在雨天、坎路和田道摔跤的痛楚。“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现在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这样的干部,能拿得了笔头,也搬得起砖头;扛得了锄头,也下得了田间地头。

征地拆迁测量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句话: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在洁源的一年,是贴近民心的一年,是深入群众的一年,厚植了为民情怀,坚定了为民初心。

“这姑娘竟然也敢下田啊”,田间的叔叔阿姨兴奋地朝我直点头。当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稻田里那刻,我感受到的是与群众心贴心的幸福。为了能尽快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我主动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舍得了高跟鞋,坐得了长板凳,聊得了家长里短。凡是群众的事,一桩桩捋清楚、一件件落实好,一时一刻不懈怠、一丝一毫不马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播秋收农忙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黄,好几天没见到你可想死我们了”,这是出差回村后大家对我说的话。“小黄,你把这果子带回去吃”,阿姨小跑地追了出来。“小黄,这是我地里刚折的甘蔗,你一定要尝一下”,来村里办事的叔叔一边打招呼一边从摩托车上扯出最大最好的甘蔗准备递给我……一年的时间里,我从协助驻组到独立驻组,我与村民的感情也愈加深厚。放学回家的小朋友会专门到村委门口探出小头跟我打招呼;留守女孩小盈盈每到周六下午就会出现在村里,和我诉说她的“小秘密”;视我为家人的村书记也常常打趣道:“连村里的小狗都成了小黄同志的朋友了,一见到她就围着转圈圈。”我与万千驻村干部一样,以百姓心为心,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经受了摔打磨练,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解农家忧,和人民群众紧紧连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村工作的日常点滴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洁源村是红军烈士村,这里的人民从骨子里就透露着一股红色力量。如果说岁月的风霜在这里孕育了枝繁叶茂的客家民系,那么历史更是赋予了这里不朽的红色灵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过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生命,蕴藏着动人的红色故事,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激情与理想。我有幸从这里开始,被红色滋养,在这里成长。我也成功接过了红色传承“接力棒”,继续把红色故事讲好,把苏区精神传递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村史馆讲解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里写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过去的一年,我经历了一场“土气”的锻炼,度过的每分每秒我都如数家珍,每一天都是那么真实的存在。不管是在疾风骤雨中度过,还是在骄阳烈日中走来,每一次的付出和洒下的汗水,都足以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里细细品味。

基层的日子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坚守初心,更是如何圆梦初心——将自己的光和热洒在这片红土大地上。也许每个人解读初心的方式不一样,践行初心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其目标都一样,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我也想用这不长的两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瑞金很红,沙洲坝很专,洁源很美,山水一程,有幸同行。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雯娇,中共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19年江西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现任赣州市委政法委四级主任科员,挂职任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编辑:林之风|审核:红都书生

▍来源:红都党建

▍整理:瑞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