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时常能听到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于这种鸡汤,可能很多人已经审美疲劳,也有很多人认为太空。

但是,只有在边防驻扎着的官兵们才知道,“负重前行”的真正含义。

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边防军人到底有多苦。

这种苦,是整日刷手机、看抖音、打游戏、叫外卖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那么,“边防”二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1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边防,无非就是高耸的哨塔、神圣的界碑、巡逻的士兵,好像也和一般部队没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他们是和平年代的军人中,距离战争最近的一批人。

据统计,中国有20个邻国,其中14个陆上邻国,6个海上邻国,边境情况复杂。

中国不像美国东西邻海,南北邻弱鸡,修堵“墙”就能保证“边境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周边国家人口大国太多,军事水平不错的邻国也多,从50年代到70年代,有官方媒体公开报道的边境事件就有大小7700余起,中小规模战争5起。

为了边境安全,必须有大批士兵镇守边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复杂的邻国形势和漫长的边境线

就这样,无数的中国军人驻扎在无数的边防哨所,他们行走于万丈之渊,巡逻于雪线之上,跋涉于沙漠戈壁,矗立于酷暑之地,他们是祖国敏锐的眼睛,是祖国最敏感的神经元。

他们,就是生命禁区中最伟大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没有边防部队驻守,某些无赖国家随便放个牧,扎个营,蚕食一下,到时候讲都讲不清楚边界,祖国的领土可能随随便便就被侵占。

那么,为了祖国领土安全,边防军人要承受什么?

由于边境线长,跨度大,他们有的在穿着短袖,有的却在冰天雪地。

他们面对的,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季一个色,人烟无处找”的高原戈壁。

他们要整日不间歇的荷枪巡逻与观察,满目尽是无垠的空旷,静默的孤寂,不见飞鸟虫蛇,没有花草树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他们还要承受生命的危险。

比如中国西南边陲,总是有个麻烦的邻居,虽然命比纸薄,但心比天高,总是找茬。

除了邻国挑衅,危险的地形,也是边防军人要面对的敌人。

比如在中国西部边陲,造山运动造就了青藏高原,也造就了一道永远最艰苦的边防线。

这里艰苦的哨所不计其数,最出名的,莫过于中国藏南边境线上凸出到印度次大陆的詹娘舍哨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娘舍哨所巡逻线

詹娘舍是从藏语音译而来,即“雪山孤岛”的意思,海拔4620米,因独兀山尖、云遮雾绕,又被称为云中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兀立绝壁之巅

詹娘舍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亚东县境内,属于中国领土的凸出部。

这样的地理位置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环境非常恶劣,哨所建在山巅的山脊线上,只能由钢筋水泥撑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哨所四周全是85度坡度的悬崖峭壁

哨所外站岗常年要面对6级大风,为了避免被吹下山崖,战士们不得不把自己用背包绳系在钢管栅栏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哨所的巡逻路更是艰苦,只能在山石的夹缝中摸爬前行,如果不小心滑倒,就很可能摔下山坡掉进山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一代代詹娘舍哨所官兵爬冰卧雪,钉在中国藏之南,俯瞰印度平原,成为捍卫中国利益的最前沿。

2

除了险峻的地形,难熬的环境同样在考验着边防战士。

比如中国北极哨。

这里处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村,平均气温在零下5.5度,最低气温零下52.3度,霜冻期长达8个月,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手上的皮被寒冷的步枪撕下来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来旅游的游人,经常可以看到站岗战士军帽上密布冰霜,冰粒一粒一粒粘嵌在眉毛和睫毛上,却依然挺拔如松。

他们能在此坚守,因为他们是长津湖那支冰天雪地中穿单衣冲锋的军队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位于新疆吐鲁番北湾边防连,是世界四大蚊虫密集地之一,当地流传着“三个蚊子一盘菜,十个蚊子咬死牛”的顺口溜。

虽然地表温度30多度,但巡逻官兵却个个脸上罩上纱网,手上戴上了防蚊棉手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恐怖的蚊虫密度

自建连以来,这里先后有7条狗被蚊子叮死。

就连连队猪圈都要盖上蚊帐——防止猪的眼睛、鼻子被蚊叮奇痒难忍而“发疯”。

由于蚊子肆虐,原住民纷纷迁走,只有边防军人一代代一直坚守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便一拍就是无数蚊子

而在红其拉甫边防连,连队担负着中巴边境线近百公里的守防任务,多处通外山口、巡逻执勤点位和重要观察点都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冰山雪岭。

走在蜿蜒的巡逻路上,每一次呼吸都会提醒你这里生存的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吾甫浪沟是红其拉甫最考验官兵

信念和意志力的地方

这条巡逻路蜿蜒在帕米尔至喀喇昆仑的崇山峻岭之间,全程96公里,官兵巡逻途中要翻越8座5000米以上的冰山达坂,蹚过冰河的次数在30次以上,马匹在这里都无法生存,这里这也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

在这里战斗生活,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有素的生存能力,还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热带雨林,巡逻之路更加艰难。

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三连的巡逻路线,要经过一处可怕的“蚂蟥谷”,“蚂蟥谷”位于中越老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深处,是官兵巡逻必经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逻路上蛇虫肆虐,蚂蟥为伴,在这里,蚂蟥嵌在树枝、枯叶、草丛之中,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边防官兵的忠诚与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曾有战士被毒蛇咬伤,牺牲在巡逻途中。

而被蚂蟥咬伤,边防军人早已习以为常,用酒精简单处理一下就继续巡逻。

被叮咬的伤口经常出现腐烂、奇痒等症状,往往落下一辈子的病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南海岛礁,早期的高脚屋只有30余平方米,一旦遇上酷暑季节,铁皮屋内酷热难耐,白天就和蒸桑拿一样,条件仍很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陋的高脚屋

在条件艰苦年代里,这里时刻处于战火的最前沿,外国军机经常贴着高脚屋的房顶飞,高度只有50米;

水面有敌军舰、武装渔船和渔业船只时常对我礁盘附近抵近侦察,有时距离只有1海里,一炮打来就可以把高脚屋端掉,还有水下有敌蛙人不间断地渗透袭扰,守岛官兵压力非常大,甚至发生过南薰礁事件那样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礁官兵海上巡逻

和条件艰苦相比,最难熬的是无敌的寂寞,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早年连电视信号都没有,日复一日地看着单调的海天一色,很多官兵承受了难以名言的心理煎熬。

别说人,就连官兵们为了解闷带上岛礁的狗,两个月后也因寂寞而疯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我们花一天的时间,也讲不完。

3

边防虽然艰苦,但一代代戍边军人们,把“戍边精神”融入血脉,热血洒边疆,丰碑树界碑,践履了“不把边防守小、不把领土守丢”的铿锵誓言,演绎无数戍边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们知道,边防是国与国高度戒备的公开对垒,边防战士是祖国最明亮的眼睛,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战争与和平的转换往往会在一些人们不经意的小事间发生。

边防线形成了国与国不可逾越的分界线。边防执勤需要警惕和责任,更需要吃苦奉献和坚忍不拔,不论巡逻还是潜伏,也不论阴晴还是寒暑,在单调的重复中,才成就了边防军人的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普通边防军人的脚

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里驻守,在这里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原来是这么的伟大。

有他们在边疆守卫,才能驻守尊严,驻守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边防军人不怕吃苦,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吃没必要的苦。

如何让边防官兵既愿意“甘把热血注冰川”,又要避免他们“一壶苦水守天涯”,国家近年来做了很多实事。

据解放军报报道,距离新疆阿勒泰军分区达尔汗边防连8公里外的前哨班,长期以来只能喝苦碱水,终于在2017年12月,新打的水井正式投入使用,官兵们告别了喝苦水的历史。

除了“饮水难”,冬季驻训“洗澡难”也是困扰高原高寒地区官兵的一大难题。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把洗浴车、炊事车、手术车、修理方舱等开到驻训场,让高强度训练后的驻训官兵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在海拔4500多米的演兵场上洗上了热水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环境恶劣,如何丰富边远艰苦部队“菜篮子”也是一个大问题。

此前,中国为驻藏部队2500多个单位建起冬储菜窖,为200个营连建设新型温室大棚和生态畜禽圈舍,进一步解决戍边部队的“吃菜难”问题。

严冬边关大雪纷飞,像北疆阿尔山边境地区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在这种环境下“如厕难”就不再是个小事情。如今,边关营地许多厕所都设在了温暖的营房内,一些不具备安装取暖设备的偏远哨所旱厕,也通过安装棉门帘、塑料膜和加盖包裹棉被等措施提升保温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保温厕所

高原地区因高海拔缺氧,一些不适应的官兵大多每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出现官兵免疫力下降、烦躁、掉头发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障官兵的健康,同时为了便于急救,中国在一线哨所普遍配备了便携式高压氧舱,后方兵营则设置了高压氧治疗室。

这些装备平时可以用于保障官兵的健康,战时就成了拯救生命的关键装置。

虽然这些设备价格昂贵,但和我们战士的生命相比,并不算什么。而且如今中国的国力完全可以承受这些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压氧舱

除此之外,西藏军区建立“首诊军医-部队作战值班室-军区作战值班室”3级直升机医疗救援应急响应链路,抽组2支直升机救护组、5支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开通急救医疗远程指导热线,为一线官兵开通快速高效的空中生命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坐直升机就医的边防战士

吃、喝、拉、撒、氧、医虽然是生活上的小事情,但不能让这些事情变成影响戍边官兵生活的问题。

如今,无数边防连哨所已经接通了长明电,修建了洗澡间,安装了电热水器,国家为边关哨卡和戍边官兵解难题、送温暖的脚步,从未停歇。

不过既然提到后勤保障,西边某个邻居就得被小兵兵拿来做反面典型了。

在印度高官眼中,低种姓的士兵也许是跟牲口一样,完全不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压氧舱?没有。

救援直升机?没有。

手套总该有吧?也没有。

连冬装都要紧急向西方采购,可见印军对高原对峙毫无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们儿,这冰天雪地的

你咋还穿着拖鞋呢?

而且由于印度急不可待地搞“前进政策”,很多哨所其实就是个窝棚,条件远远比不上中国。

就比如当年印巴战争,打起来就要面临一个大批人员受伤之后,无法自行返回只能留在原地,等待后续救援的问题。

在高寒山地环境这种受伤的环境下,死神就会迅速的收割这些也许开始只是受了轻伤的伤员,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把自己士兵当炮灰,也必将遭受可耻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帐篷能在零下几十度、海拔几千米

大雪封山的高原过冬吗?

4

中国人不喜欢战争,这是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

但是中国人也从未忘记准备战争。

就像前文说的,边防战士,就是中国准备战争的最前沿。

在祖国的边境上,这里没有或许没有激烈的战斗,没有多彩的生活,但他们就一直静静地守护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他们来说,祖国的和平,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然而,他们默默无闻,我们就更应该去关注他们。

毕竟,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母亲,有家人,他们同样是家人心中的至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埃及阿拉曼英军墓地一位22岁的士兵墓碑上,他们母亲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To the world he was a soldier, to me he was the world”(对世界来说,他只是个士兵;对我来说,他是整个世界)

当小兵兵觉得,这句话用在那些英勇牺牲的边防军人身上,还应该加一句: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一个英雄(to us he was a hero)

其实,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凡人挺身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欣慰的是,祖国从未忘记这些驻守在边防线上的英雄们。

一系列条件的改善,也必将给中国边防线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未来有一天,无人机巡逻、5G实时监控可以大量节省边防军人的付出和辛劳。

也许,勇敢的战士、先进的武器、可靠的保障,就是对一切来犯之敌,最大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