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谣《企喻歌》中有诗句"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前头看后头,齐著铁互鉾"

充分描述出了古代骑兵的威猛与雄壮。骑兵在南北朝时期繁荣一时,此后朝代里也多少培养骑兵,更甚有骑兵成为了宋朝的噩梦、百姓眼中的恶魔、君臣心中岂及又视为眼中钉的破风刀。

显赫于整个古代战争的"神将"马终是为自己的"矫情"——烧钱,最终埋没于长河里,留给后辈们唯有无尽的感慨与回望。却也长存在了史料的记载中不致于当年的威风被遗忘、被抛弃、被丢进虚无中。

民以食为命,马为精粮战

俗语有言:"民以食为天"却极少人知上句"王者以民为天",旨在突出国唯有拥有真正的民心才方为国与王。而下句"食以安为民"意在展现国之有粮方养一方民,所以维护国家粮与民的军队力量骑兵,带来了希望同时亦伴随着现实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津津有味的粮食

古代步兵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马的,因此会有骑兵的出现。而骑兵用途主要在于军事战场上,在这一前提下马的成长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顺之而下关键便落在了粮草上。马是种比较随意的生物若投喂则是喂啥吃啥,若无喂则食之树、草为主。

但马为偶蹄母动物,因此对于这类吃食的转化率低,如此一来马便不能更好的成长。进而在战场上便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奔腾之力与强健之劲。其中马有反刍也称为倒嚼之能,主要是指马会于半夜,对食物进行二次咀嚼。

因为马初次吃东西只是单纯的吃而已,以此提高转化率这也就是"马无夜草不肥"的由来。即便如此,也远远不能满足战场上对马高强度的要求。因此将喂养马的粗粮替换成了同百姓所食的粮食,其中是以精饲料、豆类、麦类等富含蛋白质的粮食作物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头马的食量相当于4个普通家庭,或者是4个士兵一天的食量了。可想而知若是要培养一个队的骑兵,所耗费的粮食量是有多庞大的,而对于长期处于征战状态的朝代而言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伤财劳民的物料

"人行百里,马策千里。"这是亘古的事实,所以有马传军情、骑兵踏城墙,以少胜多的战绩里也离不开骑兵的牺牲。但这些荣耀无不来源于马自身的素质。要想能够成为战场上的一匹战马,对其生存环境和适应强度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战马一般出自于高寒地区,此地对马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要求极强,因此才能够抵御住狂暴的战火,但这同时也就对朝廷带来了挑战。对马的培养、挑选、购买之上将花费一大笔的金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战场皆远离都城,因此对于士兵和骑兵军粮的运送,便成为了一道难题。而据种种史料记载研究不难发现,行军打仗途中军粮被敌方偷袭例子是屡见不鲜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皆为草料所败、所退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运送方面会选择牛、骆驼这一类有劲且耐长途的动物,但在民以食为天、马食之同粮的朝代里,于劳作间少了辛劳苦力之物,这庄稼又如何出产呢?如何进行收割呢?为此这对于朝廷乃至布衣都将是一笔严重的损失。

穿金戴银的战场奴

人为财死,鸟为死亡一一揭露了这现实的残酷,残酷逼迫着人类崛起、强迫着让我们看见战火纷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乱场之上刀剑无眼一刀下与世绝,本着于此古代将士们为保护"昂贵"战马,以及驰骋沙场扬君威,便为它披上了战甲。而它从此也沦为了战场奴、人民亦沦为金钱的奴隶者。

伤不起的护甲

古语有云:"得骑兵者得天下"此话并非空穴来潮。古时技术并未达到如今这般强大,因此战场之上兵器大都为箭、矛、剑、刀等。到了清朝才渐渐有了火炮等重武器,这些利器不管是对人还是马都是毙命的,所以有卒将盔甲、马之战甲。

早在先秦马匹就已经披上了铠甲,《诗经》《左传》中介马——披挂身甲的甲马,早已阐述这个事实。且随时间与经验的沉淀马的战甲也在不断的演变,它穿上了由铁所制的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马裸露在外的部分较为多,而当时的人们为了能更好的保护它,便生产了包括腿部、脑、蹄、身躯一系列的套装。但骑兵队伍并非小至几个家庭成员,所以生产完骑兵所需的所有套装算下来所耗费的钱财是庞大的。

有宋朝噩梦"关宁铁骑"总数达三万人,这支骑兵当时可谓魔鬼般的存在,最后的陨落与灭亡还是由于火炮的重击。足以展现出骑兵身上铠甲的牢固,亦意味着对此投资的成本之高。

多种装备的折磨

伤口上撒盐对肉体的折磨、心灵上的破缺对精神无形的煎熬,而战马上必须存在且完好的配置,是对国家钱财的磨折。沙场上战马纵有铠甲护体然没有攻击之物何以杀敌扬名?因而在生产铠甲时经过多方、多次场上交战经验的研究,而研制出马匹应当配置的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金国时期后世有言到:"金人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它的无敌源于骑兵的铁浮屠以及表面所绑长矛,如此一来敌人便不能轻易伤害马。但当骑兵数量达万或上不过万下不至百,所需要的长矛便多如毛毡,那么需要资金、材料亦随之增加。

加之粮草、铠甲、人力的开支下,配置压得国家喘不过气来。装备除此之外还有马鞍、绳子,且由于骑兵适宜远距离的攻击,常需要配备2米左右的骑枪,刀、弓或弩。

而各类武器、铠甲需时常保养以保持它的锋利或最佳状态,这笔开支宛如车辆的保养探不到前方的尽头,不断揉磨金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用于古代骑兵身上是毫无意义的,骑兵的强大源于国家财力的支撑,反之它的衰败也有金钱不足之由。似乎两国之战其本质是在燃烧钱。"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在战场上的耗费展现了它的价值,却将人民带进了深渊里,与此同时亦阐明钱于沙场、生存的独特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骑兵》

2、《中国古代骑术和骑兵考源》

3、《游牧骑兵的噩梦:中国古代的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