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的角度来观摩一件事情,很可能就会产生许多不一样的结果。尤其是在文学和名人这样拥有深厚精神世界的存在,人们根本做不到将其中的宝藏全部挖掘,因为随时都可能看到更新的一面。所以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它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当《新青年》杂志第一次刊登出来《狂人日记》这部小说的时候,“鲁迅”这个名字就已经做好了震撼全国上下的准备。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文学天空里,没有任何人能够达到与之堪比的高度。如果文字的思想能够有化身,那一定非他莫属。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却和一名女子产生了一场错综复杂的纠葛。曾几何时,鲁迅就是她的偶像,自谦为学生对其极力称赞。但在先生离世后,她又第一个成为了“反鲁”潮流的领军者。矛盾贯彻了这位才女的一生,也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雪林出生在1897年的浙江瑞安,因为祖父在衙门工作,家里的条件还算优渥。但在那个晚清仍然苟延残喘的时代,旧观念依然有着庞大的威压。尽管她从小十分聪慧,可父母却不让她进学堂读书,就连私塾都只是敷衍了事。

直到1914年的时候,安庆女子师范恢复招生,她凭借宁可死去也要读书的坚持打动了自己的家人,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入学的机会。这段时间里,苏雪林第一次接触到了美丽动人的文学世界,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毕业后的她又和自己的密友继续前去北京学习,这里的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氛围。她结识了胡适、庐隐、李大钊等拥有杰出思想的学者们,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勇敢地拿起了笔,1921年赴法留学后更是收获颇多。然而苏雪林和鲁迅先生的缘分也正是出自这奇妙的文学。

在当时的文坛里,几乎所有新进作家都无比崇拜用文字让人振聋发聩的鲁迅,苏雪林也不例外。1928年,在她第一部作品《绿天》发表后立刻就以“学生”自称给先生寄去了一份。并且1934年她更是发表了文章大力赞扬自己的“偶像”,评价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他人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个疯狂迷恋鲁先生的小姑娘。可谁都想不到的是,意料之外的转变很快出现了。1936年,鲁迅离世,举国悲恸。但就在一个月都没到的时间里,苏雪林用一篇4000字的《论鲁迅书》公然开启了自己的“反鲁”生涯,穷尽其词进行评判。

这种从极致到另一个极致的态度大转弯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但苏雪林却并没有就此停手,而是继续发布了数篇文章不遗余力地攻击自己的偶像。她的丈夫曾因为受不了这一点离她而去,但这都没有让她停下自己的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苏雪林会有此种极端的转变,有人猜测是因为鲁迅的冷漠,也有人猜测是因为自己的恩师与先生的纠葛,更有人揣摩是因爱生恨。可这背后的真相已经无从得知,从1967年起她就已经把这半辈子的“事业”弃之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