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别人的墓冢上插上自己的墓碑,很可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着黑白相间胡须的蓝博洲颇有北国侠士之风,而他社交媒体的头像背景是鲁迅先生。“那时,鲁迅作品在台湾是禁书。我读的第一本是香港盗印的《呐喊》,大学同学晚上偷偷给我,我连夜边读边抄。”他说,鲁迅是他的精神导师。

蓝博洲定义自己是“自由撰稿人”,做的是台湾民众史研究。准确地说,他关注的,是台湾近代史中最讳莫如深、最被刻意遗忘的那段——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历史。

“台湾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你怎么会关注这段历史?

蓝博洲:我是台湾的客家人,台胞六代,1960年出生在中部一个小镇。在台北读辅仁大学时候,我开始接触“二·二八”事件与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白色恐怖。对于这段历史,长辈们都劝我们莫谈“国”事,但我不知道他们的恐惧与焦虑来自哪里。

1987年,我加入作家陈映真先生领导的《人间》杂志社。那年正好是“二·二八”事件40年,“台独”派希望将此定性为“外省政权迫害本省人”,陈先生想通过田野调查与写作,告诉民众“二·二八”事件真相。

我被编入了这个专题小组。在此过程中,我走近那批死于白色恐怖之下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名门、受过良好教育,为了社会、为了理想、为了祖国不惜生命。我想,台湾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要尽可能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展现历史真相,对抗“台独”思想。

你的第二部报告文学《幌马车之歌》,写的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基隆中学校长锺浩东。

蓝博洲:1949年秋天发生基隆中学“光明报案”,是台湾白色恐怖的开端。(1949年7月,台湾地下党将进步刊物《光明报》寄到台湾省主席陈诚官邸,引发岛内情治机关追查,锺浩东因涉事被捕遇害。)我想了解这段历史。

于是在1988年秋冬之交的午后,我来到台北宁夏路一栋老洋房的二楼,就着桌前一盏昏黄的台灯,对锺校长的遗孀、蒋渭水先生的女儿蒋碧玉女士进行访谈。我还清楚地记得,讲到锺校长牺牲那段时,为了转移内心悲痛,蒋碧玉女士站起身来,从隔壁房间中拿来一本封面泛黄的相册,封底夹着两页信纸。这是锺校长在10月2日写的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她允许,我仔细读了一遍,遗书思绪通畅,中间只有一段出现几个字涂改,似乎是在考虑如何向爱人陈述即将面临死亡。

我想知道,在军法处押房偷偷写遗书的锺浩东,内心是什么感受?我也想知道,是什么样的觉悟,让一个正值壮年的生命勇敢地面对原本可以逃避的死亡?1950年10月14日清晨,锺浩东唱着最喜欢的《幌马车之歌》,从容走向刑场。

写这部作品的那时候,我在台北近郊租了一间简单的寮舍,没有电话,没有人打扰。我整理出历史见证者的各个口述片段,最终写出这篇纪实文学。1989年,侯孝贤导演根据其中部分情节,拍摄出赢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悲情城市》,1994年,他再度改编《幌马车之歌》,拍成电影《好男好女》。

之后我还写了《台共党人的悲歌》《寻找祖国三千里》等纪实文学,都在大陆公开出版。

将深不见底的历史重新照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笔下人物最让你敬佩的是哪点?

蓝博洲:他们的理想主义,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我常常问自己,我能做得到吗?他们是当时台湾社会的精英分子,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却遇上那牺牲最惨烈的年代

这样的精英断层,才会有今天“台独”的土壤——流了爱国人士的血,“台独”分子却收割了台湾人的悲情。

在别人的墓冢上插上自己的墓碑,很可恶。

像你这样的作家,台湾还多不多?

蓝博洲:不多,或许就我一个吧。但孤独不是问题。

你总不能让大陆朋友认为,台湾人都是“台独”吧?

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当然要写台湾人自己的故事。

我针对的是那段被埋没的、被污染的历史,我们要直面那段被湮灭却攸关台湾未来的历史。历史不能任其失落,我们要去拾回,并且把被掩盖的那部分挖掘出来,把被扭曲颠倒的真相导正过来。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年写作过程中,你的生活状况如何?

蓝博洲:我的书在台湾被“冷处理”,没什么人愿意出版发行。这样我就没什么稿费收入,只好到处“打游击”:当过驻校作家、做演讲、上节目。过去,我小孩住院需要一笔钱,只好去时报出版社上班。对方说,每个月给你一笔钱,条件是我每年编4本书,算是给我一份兼差。我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需求压到最低。有时候住在台北乡下,有时住在受难者后人家中。

老人说,只要我人还在,房子你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笔下, 有台湾青年的理想与信仰,也有那代人的家国苦难。作品《幌马车之歌》中,记录下台湾乡土作家锺理和的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寻找祖国三千里》中,放弃东京帝大学业辗转来重庆的台湾青年吴思汉说:“祖国啊,请你看我一眼,你的台湾儿子回来了。”这些身披历史尘埃的先贤遗愿,冲破厚重屏障,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历史在这里沉思。 蓝博洲希望,自己像他所敬重的鲁迅先生那样,说真话,当真的猛士。而许多人说,写这样的作品,需要自身如良医,能体会罹患绝症者最深的伤痛,并用这样的伤痛来警示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