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黑龙江日报9月15日讯 乌苏里江自南向北,黑龙江由西向东,浩浩荡荡在中国的最东北相遇,两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就是抚远

抚远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

到了抚远,吃的最多是鱼,谈论最多的也是鱼。

在抚远,采访团的第一站就走进鱼博馆。在这个俄式建筑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盛产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和体重超过1000斤的大鳇鱼标本,无不刺激着游览者的味蕾和视神经。

与鱼博馆相比,人气更高的是这里的鱼市。

清晨,在酒店工作人员的指点下,记者一行冒着大雨找到位于黄河路上的东极鱼市

在这条不足百米长的市场内,汇聚了上百家黑匾金字的鱼行,这里号称是全国淡水鱼品种最多的鱼品交易市场。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这里早已是人声嘈杂。

鳌花、鳊花、狗鱼,老头鱼,岛子,拐子,怀头……每家鱼行售卖的鱼不下十几种,时下当地盛产的鱼,在这里都能看到,都能买到。

走进市场没多久,就听到一条令人惊喜的消息:大马哈鱼今年至少提前10天回来了!

赵凤松,打鱼,也卖鱼。9月5日,赵凤松在乌苏里江打上两条大马哈鱼,一条8斤,一条7斤3两,卖了280元一斤的高价,当天收入4000多元。“每年,9月15日以后,大马哈才回来。今年可能是水大和前期打鱼少的原因,大马哈提前回来了,个头也比往年大。”赵凤松和正在吃饭的老伴儿算计着,今年卖大马哈就能多挣个万八千的。

随着大马哈的大量上市,价格也落得很快,当天市场最高价是180元一斤。鱼行老板很实在地说,再过20天,就能降到20元一斤。

因为下雨,买鱼的人不算多。两个卖鱼的老姐妹说:“如果是好天儿,逛鱼市的外地人可多了,广东的、福建的、海南的,啥地方都有。”正说着,从海南来的金先生领着老伴儿在鱼摊上买了2斤老头鱼,回酒店找人做去了。

这里买鱼的来自天南海北,卖鱼的也来自四面八方。

陆长福,老家是哈尔滨宾县来的,20多年前来此打鱼,后来做起卖鱼生意,如今一家三代在抚远扎了根。

阚久迎,老家是江苏徐州的,来抚远30年了,口音虽然变了,但是南方人骨子里的精明劲儿一接触就能感受到。面对记者镜头,阚久迎抱起一条38斤重的怀头鱼,嘴里说着:“看吧,太大了!”

郭琴鱼行的老板郭淑琴说:“这里养人,卖鱼的多数是外地来的,而且大多在这里经营多年了。”

两江交汇,给这里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口岸相通,更为这里带来人气和包容。

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鱼聚抚远,人聚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