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中小学教师工资。

这个话题有热度,也有争议。

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逾千万,“钱权性”是人类最感兴趣的三样东西。“教师工资”一词,自带流量。

但这个话题,网络上的观点比较撕裂,谈论起来,有一定风险。

之所以冒险谈这个话题,缘起于,一位河南小学老师在网络上晒工资,跟帖者甚众。浏览之时,忽心有所感,对教师的工资及职业前景,有几点新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这位老师自曝工资如下:

教龄26年,中小学一级职称,到手工资4200元,每月绩效600多元,每月教龄津贴260元。合计5060元。

实话说,这工资还算不错。不考虑北上广深和省会,属中等偏上水平。

但是,毫不意外地,跟帖留言中,有两种鲜明对立的观点:

什么时候看齐公务员?

嫌少可以不干!

事实上,对立双方是在不同话语体系里自说自话,自然很难求同存异,达成一致的意见。

当然,这种论战,只不过是情绪发泄,不可能也没必要争出个是非曲直。

因而想到三个问题:

1、中小学教师工资到底低不低?

2、为什么中小学教师总觉得自己工资低,却无法取得广泛认同?

3、中小学教师职业前景(钱景)如何?

第一个问题,中小学教师工资到底低不低?

讨论工资高低,至少需从四个维度分析:绝对值、物价适配系数、同类人群比较、贡献值。

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老实说,这个数据令人惊讶),月收入10000元以上人群不足3%。

假设中小学教师月平均真实收入5000元,从绝对值看,并不算低。

教师工资每年滚动一档,月收入增长2%左右。近几年CPI都在3%以上,考虑M2增速,每年的实际通胀可能超过10%。教师工资增加速度始终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

教师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同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其他单位人员相比,基本工资差别不大。主要差别在年终五项奖及隐性福利。这样比较,教师工资明显偏低。

贡献值是个有趣的话题。教师常认为自己肩负社稷之重,社会却认为教师无足轻重。其实教师只是普通职业,贡献值几何,只有让市场检验才真实。

私立学校教师工资,最能体现教师的贡献值。公办教师工资低于私立学校教师,是国家用稳定性赎买了其中一部分价值(所以不要动不动喊砸教师的铁饭碗)。

以上四个维度,有三个显示教师工资偏低,结论显而易见。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小学教师总觉得自己工资低,却无法取得广泛认同?

如前所述,任何一个职业的工资水平,是通过市场议价之后确定的,是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认为工资未达预期,则劳动合同无法订立。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教师抱怨工资太低,便有网友留言说“为什么不辞职”“嫌少可以不干”。

你不能说这种观点没道理,市场规则本就如此。但网友们忽略了一个前提——劳资双方都完整地履行了合同。

比如,《教师法》第25条,“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可视为合同的重要条款之一。但自订立至今,在绝大部分地区,从来没有落实过。

资方没有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劳方抱怨不满,或通过行动争取,难道不对?

教师总觉得自己工资低,却无法取得社会广泛认同,主要是因为,后者常常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第三个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前景(钱景)如何?

有些人认为教师不可以谈钱,这当然是道德绑架。谁也不能否认,钱,是这世上衡量价值的最好标尺。如果你认为还有更好的标尺,请在帖下留言指教。

因此,我们谈论教师的职业前景,一般意义上,是在谈教师职业的钱景。

我认为前景光明。

理由是,我国的市场化越来越充分完善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职业的估值越来越精准,教师职业也不例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急需人才。但因为历史的原因,教师缺口非常大。于是师范学校遍地开花,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转户口、吃国家粮”,在当时,这待遇非比寻常。

但随之不久,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附着于非农户口上的福利全部取消。之前进入教师队伍的那批人,实际收益大打折扣。现在怨言最多的,正是这个群体。

因为教师职业的实际价值被低估,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教师。从上世纪末开始,许多师范院校关闭或转型,一些综合性大学甚至取消了师范专业。经济欠发达地区招不到教师,标准一降再降。不要求师范专业、专科文凭即可。考教师资格证也非常容易考。即使这样,也很少有男生愿意当教师。

现在的情况又变了。国家开始重视教师教育,近年发布了多个重磅文件,谈教师队伍建设,一批综合性大学重新开设师范专业。

我们可以根据国家的政策走向反推,既然要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那么,提高教师待遇就是必然的了。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国家教育督导委督导落实教师工资的力度很大。不少老师反映,他们所在的地区,已经补发了去年甚至前年的年终奖,形势令人欣喜。

最后,我想用“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来总结。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如果国家不拿出较高的待遇,很难招到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过硬的功底和专业能力,将来也难以进入教育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以“低段位”学历进来的教师,应该感到庆幸,以后的标准会越来越高了。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来的老教师,也不要有太多抱怨。在时代的巨浪面前,个人渺小如尘。过去也许不堪回首,前路或聊可慰藉

原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公观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