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麦浪起伏。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山南市扎囊县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路面宽阔整洁、各类花卉绽放芬芳、甜美的鲜桃结满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走进南方植物馆内,又是另一番景致,榕树、芭蕙、蒲葵、棕竹等43种热带苗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扎囊县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南方植物馆一角。记者 朱楠 摄

据了解,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2018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沙滩地,人均收入低,百姓生活条件较差,脱贫工作存在不少难点。

为此,扎囊县政府制定了以生态产业脱贫为主的路子,通过引进生态修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技能本领,同时实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里不同的植物种子。记者 朱楠

2017年3月,一个集科研驯化乡土植物、生态修复和脱贫增收为一体的基地——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落户扎囊县阿扎乡,自此,阿扎乡章达、阿扎、江津3个村的贫困群众便有了挣钱的好去处。“项目建设一年多,就为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92人提供了务工岗位。”基地行政工作人员吴金凤笑着说道。

该项目由国家烟草专卖局、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3亿元,共分为三个经营区域:科技扶贫种苗科研区、科技扶贫种苗示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保存的植物标本。记者 朱楠 摄

吴金凤介绍,这个项目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一是通过项目区土地租金获取的收益用于当地村委会经济收入及贫困户家庭收入。截止2020年5月,本项目通过流转土地8200亩,按每亩土地年租金为50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41万元,覆盖带动178户818人增收。二是村民可以在基地打工赚钱,项目建设阶段每年能带动692人短期就业3个月,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带动贫困户200人长期就业,人均年创收可达到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里的毛蕊花。记者 朱楠 摄

仁庆罗布是种苗基地的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他在基地打工每天有160元工钱,离家近、活儿也轻松,在基地还能学到些植物栽种技能。现在,对于灌溉、除草、施肥、修枝、育苗……这样的技术活儿,他已经得心应手了。

“以前,早上8点左右就下地干活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又去地里干活,晚上8点才能回家。种地的时候我觉得最累的就是翻地,当时没有拖拉机,只能靠人力。现在我和弟弟都在基地工作,爸妈在家种地,家里用我的工资买了拖拉机,种地轻松多了。”仁庆罗布在基地里一边认真修剪树木,一边满足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里的两头毛。记者 朱楠 摄

除了经济收益,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带来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扎囊县阿扎乡书记旦达回忆,基地所在地此前就是一片荒地,从年初二三月份开始,这边的风沙很大,能见度太低,严重的时候,都要封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基地落户后,整个乡的生态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这里的老百姓以卖柴火为生,一担柴火只能卖30-40元,现在大家吃上了生态饭。人们的观念意识改变了,环保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会在屋前屋后种草种树为改善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基地落户让群众真正实现了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增收。

草地泛绿、树木葱郁、黄沙远去……一幅江北身披新绿的美好图景正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将继续推进乡土植物科研研究,通过科技支撑,将当地村民由劳力型转为技能型,并参与到整体项目发展中,在绿了生态的同时,有效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