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写了一篇批评孔衍植的文章,这位孔衍植虽为孔子后裔却不遵孔子教导,以衍圣公的身份在清军还未南下之时就早早投靠了清朝,在清廷下令剃发时又做了番拙劣的表演,以为天下人剃发的表率。

龙马君并不认为孔子的后代就该铁骨铮铮,殉国这种事也大可不必。令龙马君反感的,是这位孔衍植实在是太过主动,当时明朝还有半壁江山呢,清军还在千里之外呢,孔衍植就这么着急去投降献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是历史事实,却有位济宁的读者老爷私信龙马君,说孔家代表儒家思想,龙马君批评孔衍植是攻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诋毁民族、诋毁国家云云,并下结论,说龙马君其心可诛,其行可灭。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被各位读者老爷骂是龙马君的荣幸,骂到激动处扣几个帽子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件事让龙马君有些感悟,想与各位读者老爷分享下。

孔家能代表儒家思想吗?应不应该让某个具体的人或家族来代表儒家思想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聊部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导演黑泽明拍过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叫做《影子武士》,讲的是日本战国时武田家的故事。影子武士也就是战国时代的替身。

武田家的家督武田信玄是位极为杰出的人物,武田信玄在世时,武田家算得上是全日本数一数二的势力。他临终时,担心子孙无法像他在战国之世纵横捭阖,因此,他要求继承人武田胜赖放弃争雄天下的野心,一意做个守成之君,并要求一个酷似他的影子武士在他死后仍然扮演他,以震慑住周边的敌人。

可惜武田胜赖并未遵循他父亲的遗愿,一味效仿他那伟大的父亲,为了证明自己而四处出击,终于在长筱之战中惨败,一战而将信玄积攒了几十年的优秀家臣团和精锐骑兵损失殆尽,武田家这个战国名门很快就灭亡了。

《影子武士》就讲了武田家灭亡的故事。影片开头有个非常著名的长镜头,坐在中间主座的武田信玄与酷似他的弟弟武田信廉以及那名盗贼出身的影子武士作长时间的对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这部电影稍微有些了解的读者老爷肯定知道,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不是那名影子武士,而是一开场就死去的武田信玄,这种手法金庸也用过,《碧血剑》的主角并不是袁承志,而是并未出场的袁崇焕。只是后来金庸自己也承认,他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没能像黑泽明那样成功。

然而今天,龙马君想提醒大家的是,注意上图中武田信玄背后的那个高大的影子。在偌大的武田家徽下,只有那一个孤零零的影子,旁边的信廉却没有影子,影子武士更没有。

在开头长达数分钟的时间中,无论画面中三个角色如何变化,那个影子始终在那里,且只有那一个影子。导演是有意为之。

那个影子才是导演心中的整部电影的主角,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武田信玄本人。

这样说可能有些费解,在随后的一个场景中,武田信玄因为盟友的背叛而发怒,随即被家臣训斥,家臣告诫他,背叛在战国之世再平常不过,作为一个大名,不能因为这等小事而发怒。

武田信玄随即领悟,又恢复了平静。武田信玄尽管声名赫赫,但并不完美。

真正完美的是什么呢?那个影子。它其实是理想的武田信玄形象的化身。影子武士是在扮演这个理想形象,武田信玄本人也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影子所代表的理想形象其实就是武田家理想化的思想和信念。影子武士为了扮演好这一形象可以在敌人攻至眼前时屹然不动,家臣们为了守护这个形象可以奋不顾身的去为影子武士挡子弹,尽管他们知道身后的武田信玄不过是个替身。

导演这部电影是花了非常大的心思的,从那个影子就可以看出来,导演并不是想让大家记住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并不完美,他会犯错,会毫无来由的发怒,会死,但是他的精神不会。

导演真正想让大家记住的是武田信玄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儒家文化也是,龙马君当然不认为孔家能代表儒家文化,没有任何人能代表儒家文化,甚至孔子本人。

孔子是圣人不假,但他也是人,是人就不完美。但思想不一样,思想是可以完美的。当把人与一种思想相捆绑,这种思想就会变得脆弱,因为人会变,会堕落,会死,这会连累他的思想一并被抹杀。

所以,龙马君想说就是,记住一种思想,而不是具体的人。不要某个人的堕落而去攻击一种良善的思想,也不要为了一种思想而去维护某个堕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是龙马君签名的由来:要相信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具体的人。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