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气温,大概就是:站着像生煎,走着像油炸,在床上是红烧,下床后是清蒸,我们都是奔跑的五花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起,三伏天的最后一段“末伏”开启,炎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气温持续走高,中暑患者也急剧增加。

小伙户外干活近10小时

最后晕倒在路边

8月12日22时37分,一辆120急救车一路鸣叫着飞驰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救中心的门口,抬下来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家人怎么呼喊他的名字都没有反应。急诊医学科的医生立即着手进行急救。

据家人介绍,小袁(化名)这一天在户外干活近10个小时,晚上7点左右被路人发现热晕在路边,于是打了120先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当时入院体温测量显示,已经高至41.8℃,当地医院给予补液、降温等治疗,但是小袁仍然意识不清。

于是,小袁的家人决定把他转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虽然当时小袁的体温已降至38.6℃,但他心率快,145次/分(正常是60次/分—100次/分),呼吸急促,44次/分(正常是12次/分—20次/分),处于昏迷状态

急诊的医生考虑“热射病”,立即进行了相应的治疗,2小时后,小袁的意识开始清楚,能够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到8月13日上午,小袁的脏器功能损伤、感染、酸中毒等有了明显改善,体温也稳定在37.0℃左右,脱离了生命危险。

杭州女子在家捂汗治感冒

结果被送上救护车

小袁的例子是发生在长时间户外高温作业的人都有可能会遇到,那待在家里,总不会这么容易中暑吧?那可不一定。

家住杭州某小区顶楼的王女士,因自己感冒发烧,于是就想用出汗的方式来让自己快点好。7月30日那天,独自在家的她,关了窗户、空调和风扇,盖上了被子来捂汗。晚上7时,王女士的丈夫回到家一看,怎么喊她都没有反应,全身滚烫并伴随大量出汗,立即拨打120送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护人员快速评估病情,发现王女士已经出现昏迷状态,虽然眼睛睁得很大,眼珠不自主转动,但是体温达到了40℃,除了发热出汗还伴有间断性呕吐,检查身体查出双巴氏征阳性。

急诊科医生立即对王女士进行抢救,医生考虑她得的是热射病,经过快速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半小时后王女士体温下降至38.5℃,70分钟后她的意识好转,不过各项指标提示肝、肾、心功能损伤且存在感染性休克迹象,最后通过一周的治疗,才康复出院。

什么是“热射病”?

小袁和王女士都属于最严重的中暑——“热射病”,该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热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至40℃以上,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可同时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肝损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等,甚至在发病几小时内即可出现,且进展快,病情极其凶险。有资料显示,热射病病死率高达50%。

如何预防“热射病”

1.避免在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

2.避免剧烈体力活动或长时间高强度体力活动。

3.上述两点无法避免,需避免独自活动,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如有不适及时呼叫同伴。老年人(65岁及以上)、婴儿、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体温调节能力弱于正常人,更应警惕。酗酒或吸毒者、肥胖者、服用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抗胆碱类、抗组胺类、抗精神类药物等))的个体也应更加重视。

身边如果有人中暑

一定记住以下三步

据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周文介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中暑可分为三类—— 首先,先兆中暑,有高温环境中的训练、劳动史;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其次是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早期循环功能紊乱;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大量出汗、脉搏细数、血压偏低;恶心、呕吐;肌肉酸痛;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重症中暑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意识障碍;内环境紊乱,循环衰竭和器官功能损害。一旦出现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重症中暑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降温处理,很有可能会对多脏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受损后相应的功能就会缺失,很难治愈。如果患者晕倒后,周围无人及时发现,还有可能导致死亡。

周文提醒,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中暑,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帮助:

1.立即脱离热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全身衣物来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意识不清或出现昏迷,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

3.积极有效降温:(1)蒸发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向皮肤擦凉水/稀释的酒精,并持续扇风;(2)冰敷降温: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注意保护会阴部)、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

另外,现场处理时也要记得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至就近的有经验的医院进行后续处理,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效持续的降温。

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应晓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