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象征着和平的钟声响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8 月 15 日,日本战败投降 75 周年纪念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旗仪式,并举办建馆 35 周年展览,为和平发声。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该视频,请升级至最新版浏览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升旗仪式

抗战胜利 75 周年,江东门纪念馆举行升旗仪式

" 日本投降矣!"

1945 年 8 月 15 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历时 14 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升旗仪式现场

75 年后的今天,上午 8 点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公祭广场上,人群肃立,全体面向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当五星红旗升起,12 名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的学生,撞响了江东门的钟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35 年前的今天,纪念馆正式开放,从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有了一个物理空间。站在历史新的节点上,我们既是一个历史的段落,也是一个新的历史的开端。"

为什么要建立纪念馆?珍贵资料诉说缘由

8 月 15 日上午,《应声立 循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5 周年回顾展(1985.8.15-2020.8.15)》在纪念馆 3 号临展厅开展。展览展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有些珍贵资料的原件也进行了展出。1985 年 8 月 15 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在展厅的入口处,就陈列着这副题字的卷轴原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

展厅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照片墙前缓缓走过,不时驻足端详。她是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今年 87 岁,是 1984 年筹建纪念馆时的小组成员。段月萍在展板上看到自己当年和其他编史组成员的合影,感慨道:" 时光过得很快,一晃,感觉一会儿就过去了,一过就是三十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

" 为什么要建立纪念馆?因为 1982 年,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里,把南京大屠杀的叙述抹杀掉了,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 段月萍介绍,当年日本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中,将 " 侵略 " 改成了 " 进出 " 或者 " 进攻 ",把南京大屠杀的起因说成是 " 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 "。" 这种行为激起了南京人民的愤怒,很多市民写信,要求为死难同胞建馆立碑做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纪念碑奠基碑

" 铁管巷四达里设‘上军南部慰安所’,山西路口设‘上军北部慰安所’ ……" 展厅中有一份手稿,纸张已经泛黄卷起,但字迹仍旧清晰可辨。这正是多年以前,段月萍在调查南京日军慰安所的亲笔所写下的记录。当年,南大历史系毕业的她,主要工作是收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如史料照片等。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我从小就逃难,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害,从 4 岁开始,颠沛流离,特别是看到了飞机轰炸的惨相。参加(筹备)工作后,拼命地想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出来,搜集越多越好,把侵略者的罪行都展示出来,让大家去了解。" 段月萍说道。" 一些年轻人可能不是很了解(这段历史),所以一定要把纪念馆建设得更好,教育下一代,让他们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段月萍工作时的资料和物品

有同样感想的,还有两位老人。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和马庭宝,他们都曾亲眼见证了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

1937 年,葛道荣 4 岁。" 躲在难民区的时候,日军用刺刀在我的右腿刺了一刀。" 那年 12 月侵华日军攻进南京城的时候,葛道荣一家就已经躲进了难民区。当时葛道荣和弟弟妹妹以及其他二十几个人挤在南苑的一个教室里。一天清晨,三个日军破门而入,其中有两人上了刺刀,还有一个带着指挥刀,是一名军官。一个日军过来就对着他的右腿戳了一刀。" 我家叔叔,两个舅舅都被日军杀了。当时我和母亲还有姨娘去下关找的时候,地上横七竖八躺的全是尸体,江水都泛红了。"

几十年来,葛道荣一直在坚持收集整理历史资料,为这段历史证言。但如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逐渐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

从 2018 年起,纪念馆开始为去世的幸存者举办熄灯悼念仪式。在展览的悼念墙照片前,马庭宝久久驻足,凑近了,伸出手,仔细辨认。1937 年,马庭宝才 2 岁,他的父亲和舅舅被抓到下关挹江门扫射,他幸存下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特别要教育好下一代,不要让他们忘记了日本人侵略我们中国的这段历史。"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游客赵继纲带着 4 岁的女儿,在馆内参观。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不管是他,还是女儿,看到这些展陈都觉得很震撼。" 特别是那些轰炸的照片,侵占光华门的景象,身临其境地让我感到很残忍。" 他说,历史是不能忘却的,这也是他带着孩子来的原因。

荆棘中取胜," 花语 " 教育展同时展出

8 月 15 日上午,一场 " 花语 " 教育展同时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尾厅城墙区域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花语 " 教育展

在和平城墙上方,悬挂着一把折断的日本军刀(木刀模型)。下方的展台,布满了荆棘,其中盛开出月季、雏菊、木百合等鲜花,中间是一份日本于 1945 年 9 月 9 日签署的《降书》(文创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花语 " 教育展现场

这次展出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家郑翕文设计。她介绍说,折断的军刀象征着日本投降,底部展台以荆棘做主体创作,荆棘中融入《降书》,以表达战争的残酷、抗战历程的艰险。周围配有芒萁、月季、雏菊、木百合、火龙珠、麦冬等花材,寓意生命力、意志力和团结,表达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展台边创作大型瓶花作品配以装置艺术,插入 75 朵菊花,表达 75 年来不忘对遇难同胞的祭奠,对英烈的致敬,以及对和平的永久祝愿。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益 / 文 王曦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