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如何界定文物交易?

在收藏投资中凡是涉及到文物的艺术品投资都比较复杂,在涉及到文物的领域里,因国家对其交易方式有一些限定,与普通商品不同,由此会衍生出类似于倒卖文物案件一类的法律问题。

很多人以偏概全地认为凡是文物都属于国家,但实际上,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通过依法继承、买卖、赠送、互换或去合法场所购买来获得文物。除非是国家明确规定不能买卖的文物,或者是参与盗墓所得、购买明知是盗墓出土的文物等情况,否则收藏者都能合法持有文物。

还有就是对于涉案的物品是否是文物,还需要专业文物鉴定机构来判断,即使是公安等执法机关也不能自行认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合法持有的文物能否进入市场交易?

一般来说,个人完全可以依法交易文物,但交易渠道的经营主体应当符合工商行政管理规范,必须是具有资质的经营主体进行经营活动。比如交易的渠道是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或者文物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交易的限定性

文物交易界限也很简单,只要不是国家规定不能交易的,在一些国家允许开办的古玩交易市场购买,只要不是明知盗墓出土,都不算倒卖文物。文物的来源多种多样,一些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由相关部门认定的疑似文物,是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

私人文物交易得通过交换、买卖、转让所有权的方式来获取,且要接受监管部门对来源合法性、物品等级的监管;商业经营的文物还要接受工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等级与审批等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犯罪具有严格的限定,交易与经营并非犯罪

国家文物法有规定,所有文物市场的主体合法经营应该主动接受监管。合法主体的经营和交易只要不参与违法犯罪行为,就完全属于行政管辖范围。若是交易中出现合法性问题,就该接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监管。

只有那些明知是盗墓所得,或是走私而来的文物还主动购买销赃的,才会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并追究其责任。所以文物类的犯罪行为中,文物交易和经营要明确区分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涉文物类案件的特点

文物受到的保护程度在逐年加强,各地都会有打击文物盗墓犯罪的活动。但在实践时,办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会有人认为凡是文物都不能交易买卖,普通公民无法收藏文物,都是属于国家的,并将合法的文物交易当做倒卖文物犯罪。在这种推论之下,执法机关会将调查范围局限于此次的文物交易,而非去调查文物的来源和归属。案件审理结束之后,涉案文物来源是否属于合法,其交易过程是否属于倒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却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

有时候人们由于对相关法规不熟悉或一知半解,仅凭臆断妄下结论,就打击了市场投资与流通的积极性,成为文物艺术品领域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