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核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玉林市下大决心,多举措加快发展优质稻、鸡、猪、百香果、柑橘、中药材、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各项富民产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让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书写脱贫攻坚的奋斗篇章。

脱贫攻坚战鼓声声,产业扶贫成效喜人。群众干事创业信心空前高涨、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我们发展更有干劲了”

眼下,在兴业县金谷水稻产业示范区种植基地,田里已经插满绿色的秧苗,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业县金谷水稻产业示范区种植基地绿意盎然。该基地吸纳2520户贫困户发展水稻种植,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黎贞如 摄)

优质水稻是兴业县大力培育发展壮大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兴业县嘉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县发展水稻生产的龙头企业,该公司运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推广应用模式,发展建立优质稻谷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我们通过建立种前、种中、种后服务纽带,给农户提供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控制,统一回收稻谷进行深加工与市场营销。”据该公司总经理张建德介绍,“我们给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支持等,降低贫困户的种植成本,每亩降低2500元左右。贫困户种植的水稻也由公司保价收购,保价金额比市场价高。”张建德说,这样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热情。目前已有252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600多亩,今年预计增加至8000亩。

贫困户李芳容就是这2520户中的一员。

李芳容是龙安镇龙安村人,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李芳容家里主要经济收入靠种植农作物或打点散工。养育孩子等生活开支,让他们一家入不敷出。但在2017年,这一切慢慢出现了变化。

“我们承包了50亩水田,种植一级香米。与合作社签订协议,订保价回收稻谷合同。”记者采访时,刚从地里回来的李芳容,脚踝处还有不少泥巴。为了抢农时,夫妻俩天天忙到晚上才回家。

“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加入合作社后,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合作社指导的科学耕作技术促进土地增产。”在李芳容看来,加入合作社是对抗风险的不二选择。

更令李芳容高兴的是,政府实施以奖代补的扶贫政策,他们家去年就获得补贴5000元。李芳容喜滋滋地说,“政策支持,我们发展更有干劲。”

通过规模种植优质水稻,李芳容家每年都有四、五万元收入,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以前每天都为一日三餐烦恼,现在孩子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我们努力挣钱,盖新房子。”

“以奖代补”有别于传统的补助发放方式,为贫困户提出了奋斗的目标,达到要求后再按标准给予奖励,否则将不给予奖励。

在各种扶贫政策帮扶带动下,更多像李芳容这样的贫困户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确保每一笔帮扶资金都用到刀刃上,真正让贫困户享受到政府的好政策,提高群众发展水稻生产的积极性。”玉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全市贫困户发展优质稻面积16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43.5万亩,增长34.94%。

近年来,玉林市选择优质稻、鸡、猪、叶菜类、百香果、柑橘、中药材、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作为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发展壮大。至2020年7月底,辖区内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达98635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超95%。

通过大力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在坚持“应补尽补”的基础上,玉林市调整以奖代补政策门槛,大幅提高产业覆盖率。2016年以来,玉林市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7.66亿元,受益贫困户9.72万户,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加挡提速”。

电商扶贫,助农增收添动能

“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

北流市隆盛镇三和里村种植户冯柱,2016年开始种植百香果,当年便实现了脱贫。现在种植面积扩展到10多亩,经济收益平均5万元/年。

这是北流市积极打造“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将电商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百香果,让北流名扬全国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果农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片)

在东云果业桂龙翔物流仓储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繁忙有序进行百香果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的流水作业,这些订单将被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它们很大一部分来自北流新圩、新丰、沙垌、隆盛等乡镇的果农种植。

广西北流东云果业有限公司是北流市最大的电商,该公司通过“公司(电商)+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到种植、销售、包装、运输等产业链中,提高了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公司在北流大部分乡镇都设有收购点,将当地果农种植的百香果收购后,再通过电商销售出去。”该公司行政总监钟冬说。

受疫情影响,今年玉林的三黄鸡、番石榴、沃柑等扶贫重点农业产业遭遇暂时滞销的现象。消息传出,北流的电商马上出手,利用抖音、拼多多等渠道,精准对接需求,为大批农产品找到销路。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电商扶贫的优势更为明显。”最近一直在忙着招聘客服人员的钟冬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的销售都有几千单。

此外,东云果业正致力发展直播销售,在附近部分村庄设立试点,指导培训村民学习直播技能,学会“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让本地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出去。“现在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钟冬调侃地说,电商扶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直播带货在农村非常流行。

近年来,玉林市大力推广普及“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将电商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大力扶持电商协会及大型电商企业。现在玉林市拥有全国最大的百香果电商销售群体,一年的线上百香果销售量占据全国线上销售额的80%以上。

为了保障农产品销售畅通,玉林市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化“互联网+扶贫”模式,健全社会各方“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扶贫模式,确保扶贫农产品产销通畅。2020年1~6月,玉林市农村地区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75319万元,全区排名第二,电商扶贫成为玉林脱贫攻坚的“加速器”。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日子有奔头

“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

近几年,玉林持续发展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新产业新业态。福绵区沙田镇六龙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近年来,六龙村积极实施“宜居乡村”战略,因地制宜,将本村特色养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六龙村是远近闻名的“广西黄沙鳖村”,在做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该村积极发展农业田园综合体,利用闲置空地及湖面空间创新推动农业休闲旅游、创意农耕文化体验、科普龟鳖研学路线等第三产业发展,开辟了农业增收新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龙村驻村工作队员与农户察看黄沙鳖的长势。(资料图片)

“我们以黄沙鳖养殖基地为平台,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建设了融合养殖、种植、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项目。”龙泉休闲生态园总经理杨育红说,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大批周边群众入村旅游娱乐。

“每年免费发放黄沙鳖苗和技术指导,保价收购产品,以发展养殖推动精准脱贫。”村支书陈绍平告诉记者,该村实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产业覆盖带动贫困户220户915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在原有生态基础上发展种植业及休闲农业1870亩,年收入300万元以上,覆盖贫困户182户756人,人均增收300元。

63岁的范叔自从休闲生态园建好后,在园里工作了四五年。“家里养了好些黄沙鳖,又能就近打工,每月的工资也有四五千元。唯一的儿子工作生活稳定,不用我操心,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范叔笑呵呵地说。

如今,在玉林,扶贫产业遍地开花,群众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富了,日子好了,底气更足了。

(玉林日报记者 陈明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报制作 黄嘉琳 )

责编:潘燕

主编:宋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