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的各地毕业生对于将来的工作总有着相当的程度的憧憬,但在多次碰壁甚至行业更换后依然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而这次,新的机会来了!据环球网报道,北京正在制定相关政策,试图用更多的经济手段来刺激更多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统计显示,这个行业的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年轻人越来越少,但在《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最高奖励高达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行业前景来说,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这一行业显然应该是越来越有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但从工作内容和前景来看,该行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显然要小的多。毕竟是针对“夕阳红”老年人的服务业,虽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当长期面对需求各异甚至有交流障碍的老年人时,的确很少年轻人愿意长期干这一行业,再加上社会环境和思想的影响,社会认同低的原因直接导致了愿意从事的人就更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政部的统计显示,这一行业内基本上都在40到50岁之间的人,而这一年龄段的人实际上也已经到了体力和精力开始逐渐下降的程度。如果长期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这一年龄差距将可能会越来越小。补充更多的“朝阳”来让这些“夕阳”重新温暖起来显然就成了相当重要的问题。但首先要解决的自然就是较低的薪酬和相当大的工作强度,年轻人在能够自主择业时往往对这两方面的衡量要略重于社会认可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有了行业,那么学校就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养老服务管理”就是为了养老行业而生的专业,但依然是以上的几个原因,造成了该专业很缺人。前景很好,但却依然没有人来的“怪异”情况。根据北京地区的劳动保障职业学校民生福祉系的主任表示,该学校每年能够招生的最好情况不过100多人,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情况了,北京地区的其他相关院校可能仅仅只能招收个位数。统计显示,全国169所设立有相关专业,但总共加起来不过一万多人的入学人数。显然,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养老行业缺人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次发布的《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规定了会根据入职时间发放一次性奖励,最高的本科以上6万、专科(高职)5万、中职4万。不过,真金白银的奖励尽管很有吸引力,但对长期的工作待遇以及工作强度和实际的社会的宣传环境上依然没有太多的作用。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社会也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有意无意“忽视”了老年人的存在,这其实是最为根本性的问题,“自己抚养老人”的观念依然存在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而人们也往往会在家中买一些养老设备。当然,除了传统观念外,政策并没有能够跟紧现实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不少养老行业也并不会要求相关的毕业生长期担当贴身护理,比起实际的贴身护理来说,构建全面和成熟的养老服务体系才是各个机构最希望看到的。心理咨询领域、法律、医护等专业实际上都可以是养老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毕竟,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只有吃穿住行,精神层面对于老人的维护才能推动该行业的发展,甚至于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都能有相当程度的补充,而且对于任何阶段年轻人来说,这都是个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