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倡议简化心肺复苏流程

仅需检查、呼救、按压三步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位27岁小伙在篮球赛上倒下的视频,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时光的他因心脏病而猝死。无独有偶,近日欧洲也传来一则消息,一个身高2米16的职业球员在训练中轰然倒下,同样只有27岁的他也因心脏病去世……当心梗发生时,由旁观者进行的早期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对挽救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为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倡议简化心肺复苏流程,仅需检查、呼救、按压三步走。

挽救生命只需做到“检查-呼救-按压”

对于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能让其增加2~3倍的生存机会,否则每延长1分钟,存活机会就会减少10%。目前全球统一的心肺复苏标准技能要求是: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识别、呼救、判断、复苏;快速(频率100~120次/分)、用力(深度5~6厘米)进行胸外按压;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通气有效但避免过度通气;正确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以及正确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急救

近日,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报告了“世界重启心脏”2019的成果:全球心肺复苏理念宣传覆盖2.06亿人,超540万人接受了心肺复苏培训。但这远远不够,“世界重启心脏”的目标是,全球每个国家或地区,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至少达到50%。目前很多国家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还不到20%,比如中国。

2018年,中国急救领域专家推出《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并指出“全民参与”才是提升我国心肺复苏培训普及率的终极策略。全民参与的目标是,人人关注、个个学会、积极传播,使心肺复苏培训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为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率,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发起的“世界重启心脏”倡议中指出,要简化心肺复苏的程序。挽救一条生命,只需一双手,只需做到“检查-打急救电话-按压心脏”。

另外,如果心脏骤停者附近有体外自动除颤器(AED),那么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出手:一人胸外按压,一人准备使用AED,受助者的生存率会大大增加。有研究显示,从心脏骤停发生到首次电击时间<4分钟时,患者生存率可高达60%~75%。

电话指导时不推荐人工呼吸,按压前判断意识和呼吸

心梗发生在无医务人员在场的时候,如果能在专业的电话指导下给予心肺复苏,多会救活一条命。

此前,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院前急救学组联合北京医师协会院前急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共识介绍,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又称为调度员指导的心肺复苏,是指调度员通过电话等通讯手段询问第一目击者,评估患者病情,并系统地指导第一目击者对疑似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

共识不推荐指导第一目击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指导流程:首先确认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稳定第一目击者的情绪;判断是否为疑似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建议询问两个问题: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指导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最后评估效果,并尽早除颤。

此外,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也制定了共识,以指导“第一目击者”在“第一现场”进行“第一时间”施救。共识指出,心脏呼吸骤停黄金急救时间是4~6分钟。

患者若有心前区剧烈疼痛或伴有濒死感,同时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焦虑紧张等,应告知立即停止活动,如无明显呼吸困难和心功能不全,应迅速置于半卧位(30°)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若存在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肺水肿,应半坐或坐位,必要时双腿下垂;意识障碍者应侧卧位,防止误吸。

对无禁忌证者,第一目击者可立即帮助其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根据患者体质指数选择服用150~300毫克阿司匹林片。有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发生室颤者,应及早用AED除颤。

咳嗽不能救命不当使用反伤身

网络上有传言称,心脏病发作,用力咳嗽能救命。文章称,“有研究人员指出,在心跳骤停时,病人的血液循环会突然停滞;如果在心脏骤停发生前,能猛烈地咳嗽(咳嗽会增加胸廓内部的压力),就能对心脏起到直接按摩的作用。”

但发表在生理研究杂志上的文章指出,心肺复苏指南并未推荐剧烈咳嗽用于心肺复苏,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有害。文章认为,如果已经心脏骤停,意识丧失,人自然不会咳嗽;如果是心绞痛或心梗引起的胸痛,剧烈咳嗽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显然是不利的。

真正能够在心梗发生后抢救生命的还应该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医书典籍均有记载和论述。但阜外医院敖虎山等在《欧洲胸心外科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在心肺复苏领域已经落后。

由旁观者进行的早期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对挽救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据统计,中国心肌梗死死亡七成以上发生在院外,患者就诊延迟,是我国心肌梗死急救面临的严峻挑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介绍,急诊介入治疗越早越好,时间就是生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