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江苏镇江。一父亲因儿子玩手机至深夜,将其暴打出血并将视频发至班级群。据现代快报,警方已开展调查,孩子为头皮外伤。13日上午,父亲已在班级群致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伸阅读: 4月30日是不打小孩日,全球爸妈管教孩子都用过哪些招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一早朋友圈的爸妈们争相转帖,迎接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不打小孩日”。

这一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节日,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呼吁家长们要平等的对待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不要体罚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个节日在虎妈狼爸们这里却评价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的普遍反应是:该打还是要打,不打没办法教孩子。

中国人这么想,其实全世界爸妈好像都差不多

比如,这个美国虎妈为管教儿子,让警察拷走10岁儿子。

还有个美国虎妈,发现16岁的儿子参与当地暴乱,一把上前,一顿噼里啪啦打下去,旁边的朋友们拿着石头都惊呆了。

  棍棒教育的结果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两天不骂提拎甩褂”,面对熊孩子,父母不想打却认为不能不打,还不忘嘀咕一句“这是为你好”。可效果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竹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在平时门诊中,因为家长打骂而产生心理问题来就诊的孩子不在少数。”梅竹表示,长期被棍棒教育管教的孩子会产生以下几方面问题:

1.撒谎。孩子为了避免被打骂而采取撒谎这一应对保护措施,从而不会再和家长坦诚相对,通过撒谎来掩盖事实,让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艰难;

2.自卑懦弱。为了不和家长起正面冲突,孩子内心即使再不认同,表面上装出自己很服从很乖的样子,长此以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3.叛逆。家长对孩子的打骂会让孩子自尊心严重受创,会通过和家长的对立反抗来刷存在感,这就是为何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越打越皮”,有些孩子还会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伤;4.粗暴言行。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很大,长期受到家长打骂的孩子会习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在学校里遇到问题也会用暴力的方式解决,导致在家被打出门打人的恶性循环;5.孤僻。有些孩子被家长打骂后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能力不够好才会被打骂,表现出沉默不主动沟通,不合群甚至容易被欺负。而有些家长在打骂孩子后会陷入后悔情绪,试图用物质来弥补孩子,此时孩子会因为前一秒被打后一秒却收到礼物而不知所措,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惶恐不安。6.焦虑紧张。被打骂的孩子生怕自己稍有不妥,就会被拳脚相加,神经紧绷惴惴不安,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

这些后果可不是危言耸听:

前两天,几岁女童当童模惨遭妈妈毒脚的事件,引起了网络上的一片喧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中被妈妈踢踹后还乖乖拍摄的小童模更是让人心疼,后续还被爆出在拍摄现场妈妈用衣架打小童模的视频。

这可引起了网友的不少热议,都在说亲妈比后妈还狠,为了挣钱,给自己孩子的童年套上了枷锁。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摩登家庭里的二姐。Ariel Winter,1998年出生于美国。

母亲Workman从小对女儿施加家庭暴力,完全把女儿当做摇钱树,不仅强行帮她接戏,还在片场动辄打骂,经常连制片人都看不下去,想要把对方赶走。

为了博取关注,每次拍摄结束Workman都会逼迫刚刚十几岁Ariel穿上暴露成熟的衣服,去参加各种无聊的聚会和派对。

这场官司整整打了三年,最终Ariel在17岁那年收到了胜诉消息,法院剥夺了母亲对她的终身监护权!

收起棍棒好好谈

那么,收起棍棒后,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循循善诱呢?梅竹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孩子出状况时,家长应该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

“家长不能仅听老师的一面之词,要和孩子好好沟通,问清楚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真的是孩子做错了,你可以象征性地惩罚:让孩子面壁思过、取消之前计划好的出游等,具有仪式感的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梅竹副主任医师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孩子不能当着学校老师或者亲戚朋友的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不肯听取家长的劝告,固执己见怎么办呢?梅竹副主任医师建议,在不触及法律、不突破道德底线、不威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试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

很多父母们的普遍感受是,有时候面对“糟心”的孩子,简直要分分钟爆掉。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认为,父母一定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妈妈一个人静一静,等调节好自己情绪再和孩子沟通。”

“很多家长的口头禅是‘孩子懂个啥’,这其实就完全没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对待。”

此外,沈奕斐认为家长不能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放,“找到孩子任何一点优势,并表扬他,让它在孩子这里变成可复制的行为,不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量。”

(原标题:儿子玩手机至深夜,“虎爸”暴打儿子将视频发班群)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现代快报、央视新闻 流程编辑: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