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理财产品的六大创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各家信托公司谋转型,新产品层出不穷。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

最近各家信托公司谋转型,新产品层出不穷。简单八卦几个新模式。

模式一:投资类信托+金交所

比如苏北某区,HX1号集合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去投资金交所发行的定融计划,底层是政信,1.67倍的土地抵押给信托。

这种模式,实质是规避融资类信托限制,套了一层金交所定融后,变成投资类信托。这种变通的方式,很难叫停,只能单独窗口指导。如果一下子叫停,政信倒无所谓,地产公司和几大财富可就凉了。

模式二:标品信托+自有资金

比如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到一级市场上拿券,再发行集合信托,募集资金去二级市场上接券。自有资金退出。如果募集不顺利,则自有资金长期持有。

这种模式在一级市场拿券时非常有优势,但在二级接券时存在风险,自有资金存在过桥过成长持的可能。所以,自有资金在一级市场拿券时会非常谨慎,要求层级高、收益好、流动强,三者很难兼得。这种模式可以吃到比较厚的利差空间,但很难跑量。

模式三:标品信托+银行代持

比如信托公司给发行人属地的银行出具“维好函”,属地银行先在一级市场拿券,信托再募集资金去二级市场上接券。属地银行资金退出。如果信托募集不顺利,则银行长期持有。

这种模式在结构化时期非常普遍,但随着某些结构化产品爆仓,银行会非常谨慎。除非发行人的债券没凑满,发行人所属地方政府去做属地银行的工作。

模式四:标品信托+资金池

比如信托公司发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每季度/半年/年度开放,自己兜流动性。然后往里面塞标债,也可以通过非标转标,变相解决逾期和刚兑问题。

这种模式需要很强的销售能力,理论上可以滚的无限大。专业管理能力和克制住诱惑是难点。

模式五:标品信托+债务置换

比如已经逾期的定融/契约/资管/租赁/信托产品,回本遥遥无期了。那么和原来的投资人沟通好,把逾期的非标产品利用过桥资金转换成标债产品,虽然相当于又展期了2年,但是产品的安全性更高了,城投债目前还都是刚兑,贵州也是如此。如果是区级城投债的,也可以再加上市平台担保,按照目前态势,2年后兑付的可能性基本上是百分百。

这种模式需要让逾期产品的投资人打破幻想,认识到只有非标转标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接受展期2年的现实。虽然很难,但我了解,仅贵州区域,该模式已经有至少10单落地了。

模式六:标品信托+投资顾问

比如信托公司依托自己的客户资源,聘请专业的公募基金或券商资管担任投资顾问,提供定制化产品。在过去,大量的中小银行都是这么干的,自己搭建债券投资交易团队费时费力费钱,不如委托给专业机构。作为信托公司,专心做好财富管理的角色就好了。当然,如果可以找银行代销,再出具“维好函”给代销银行,就最美妙了。

这种模式不好评价,要么看谁讲良心,要么看谁的镰刀更快吧。

总而言之,信托做标债,相对于非常成熟的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和银行理财,哪有什么优势。如果非说有,那就是高收益+刚兑了。高收益是从体外讹点钱出来,刚兑就看信仰了。

从过去信托暴雷看,不刚兑的都凉了,刚兑的民营被拖死了,刚兑的国企变头部了。头部通吃。

如果风险隔离的非标逾期是在游泳池里撒尿的话,那么产品混合的标品池就是大海,海里撒尿,你不说,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