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恐龙的发展,很多人会认为恐龙是不幸的,即使它们当时已经站在了各大食物链的顶端,足迹也几乎分布整个地球,最后不但没能发展出文明,还在6600万年前灭绝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主流的说法是一颗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地球进入了“核冬天”。前段时间国外有研究团队对恐龙的遭遇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恐龙灭绝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大量研究总结出了恐龙遭遇灭绝的大概过程:一颗直径至少在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直接撞在了如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当然光靠这一撞击还不至于让全世界陷入核冬天,而是撞击所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撞击区域范围内的生物固然难逃一劫,而其他未被第一时间波及的地区的生物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很快灾难也向其他地区蔓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行星的撞击导致了大量硫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进入大气层,除此之外火山爆发喷射出来的火山灰也进入了大气层。这些物质随着大气循环运动开始向全球散布,最终想一块灰布一样笼罩着地球,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弱了不少。研究表明,地球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大概18个月左右,然后大量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死亡,紧接着各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开始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支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得克萨斯大学和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小行星撞击尤卡坦半岛进行了深入的细节研究。他们先是对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进行了结构和形状的研究分析,然后利用探测数据建立起3D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小行星有可能从东北60度的方向撞在地表上,这个角度的撞击导致更多被激起的碎片被送进了高层大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撞击的特殊角度是导致核冬天出现的关键原因。实际上这并非第一个研究小行星撞击细节的团队,早在几年前日本一支研究团队就指出,倘若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改变了它的撞击角度,那么全球性灾难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很多。如果最新研究的内容符合事实的话,那么东北60度这一方向导致了陆地上将近93%的生物灭绝,其中就包括了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历史上任何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印证了“世事无常”这个词,即使史前生物不像现在的人类不断塑造自然环境,它们始终还是逃不过大自然的淘汰。这不仅让笔者联想到了人类自身,按照地球生命发展的道路来看,没有一个物种能够在地球上一直存活着,那么人类未来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