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东北有个吉林省。

却很少人知道,吉林省里还有个吉林市。

其实说起来,吉林省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省份,它先有了吉林市,后有的吉林省,还是中国唯一拥有同名的省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应该很多人都听过「东北一家亲」这句话吧?

的确东北一家亲,但这种「笼统」的东北形象,让很多外省人产生一种迷思:

东北,难道不是指「一个地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乡村爱情故事》

还真不是,东北三省由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组成。

叫“黑吉辽”,也叫“东三省”。

可是,在全国人民眼里,三省组成的东北天团很多时候又是以「一个整体」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运营研究社

在东北三省的这些城市里,上边的黑龙江哈尔滨,不用说了吧?

南方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冰雪天地,就算没亲自去过,喝哈啤的时候也会想这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边的辽宁沈阳,东北中心城市,幽默明星的大本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着不远的辽宁大连……

还是一座习习海风的海滨城市,因足球而闻名,还是东北的经济扛把子,渤海边上的经济名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好夹在中间的吉林,无论是省或市的关注度都很低,是一直被人忽略掉的省份,很少被人单独提起。

在俩兄弟省份面前,则显得暗淡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大多数人去东北,要么直奔冰雪天地哈尔滨,要么沈阳看球,或者大连看海。

去一趟长白山,也几乎忘了是在吉林省的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以至于有时候吉林人也会自嘲:

在东北人眼里,东北分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其他省的人眼里,东北分为黑龙江以“及(吉)”辽宁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虽然名气不及隔壁省大,这也不是所谓的「小透明」,甚至还是个「宝藏地方」。

吉林省密林深处,有东北虎和东北豹等珍奇野兽,还有全球不到3000只的中华秋沙鸭,以及鲜为人知的野生菌和野果等美味珍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吉林市是东北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大东北省份的中心,一度主导过中国历史的走向。

当你一旦走进其中,便会颠覆对它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松净月塔楼,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标志性建筑。

01

东北的第一缕城市文明

诞生在吉林市

即便吉林市如今存在感不高,但它对中国的重要性,远超人们的想象。

吉林市,古时不仅是清朝抗击沙俄军事中心,还是皇家祭祀长白山、宣示政权合法性的中心。

甚至,当年康熙和乾隆皇帝数次都去巡视吉林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历史上,吉林市的城市发展曾经历过两段辉煌的时刻。

可以说,东北的第一缕城市文明,就诞生在“低调”的吉林市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它是东北第一个民族政权扶余国的早期都城,最早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清代,因为广阔土地和东北“七镇之首",成为东北的“第一雄镇”。 而且, 当时的吉林市 水路和驿道十分发达, 是政治、军事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1653年,顺治十年,为抵御沙俄入侵,清朝设置了宁古塔昂邦章京一职,并在吉林乌拉建立船厂,设立水师营。

一直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

对,就是在影视剧里常听到的那个「宁古塔」。

它是清代文人和官员闻风丧胆的地方,关押着很多饥寒交迫的重犯。 后来,吉林将军迁往吉林,牡丹江 流域的宁古塔 ,也被打回一座普通的“小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再度东巡吉林市,在如今临江门外的头道码头上还刻画着他当年来巡视的场景。

在清代的皇帝中,康熙帝是最喜欢出巡吉林的皇帝,在位期间,六下江南,三次出关,去了130多次吉林省。

后据1900年的《吉林通志》记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意即沿江,这是吉林建置的开始。

到了1907年,正式建制称吉林行省,省会设在吉林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当年的吉林城,并非属于临时建起的区域政治中心,而是作为皇室祭祀的「信仰之地」。

清代的皇室还把长白山誉为「神山」,列为中原五岳之一,有保佑皇室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白山。图/网络

康熙皇帝在1682年抵达吉林省境内时,第一时间到长白山举行祭祀仪式,之后才启程前往吉林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巡视吉林省。图/网络

长白山,坐镇吉林省内东南区域。

它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也是东北「第一湖」。

一旁的松花江蜿蜒西行, 鸭绿江、图们江勾勒出了吉林省的轮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放眼到面积有 将近19万平方公里的吉林省,这里 藏着至少411座大小古城遗迹。

既有平原古城,也有山城,形状上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地棋盘式形状,西古城(渤海国时期)。图/中国国家地理

那时候的一座古城,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一座县城,规模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也许就是一个转角,就能和数百年前甚至数千年前的古城相遇,甚至一次随意的落脚,还会踩在某座宫殿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时期二龙湖吉城考古发掘现场。图/隽成军

吉林市,在东北古代城市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一条松花江水蜿蜒而过,在以水路运输为主体的古代社会,吉林市的地位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东团山、 扶 余国,到渤海、高句丽、到辽金时期、到元明清三朝,吉林市的历史链接得非常完整,它一直处于“中心位置”。

我们已知的,不过漫长历史中的一蹩,也许身边,地下,一幢幢,一层层,从近的,到远的,都存在着多个古国的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乌拉新城。图/中国国家地理

这是吉林大地的城市文明,它从来不是东北文化边缘之地,而是一直是东北核心。

过去的历史,沉默不语,却如史诗般壮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02

吉林市,东北文化起源地

长春市,书写东北的发展史

说到吉林市,离不开那个颇有渊源的长春市。

如果说新中国之前的东北,有吉林市,那么新中国后的东北,就有长春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城初期的长春市。图/网络

早在1907年时,清朝在东北建立了不同的省份,其中就有吉林省。

当时,吉林将军驻守在吉林,吉林又是吉林省最大的城市,加上当时的长春只是一个小县城,便把省会设在了吉林市。

后来,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进入另一个社会体系。

一条丁字形的“东清铁路”出现在东北大地上,让整个东北的城市格局重新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的铁路。

长春之前是被称作“宽城子”的北方小城,后来迅速依靠铁路发展起来,日渐强大。

一跃成为东北亚腹地的经贸枢纽城市,城市配套设施逐步成熟,城市面积也逐步扩大。

再到1954年,长春“中央直辖市”的地位被撤消,长春市改为“省辖市”,同时也将省会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新中国的后现代发展时段。

东北的发展中心变成重工业,吉林省的中心从吉林市慢慢转移到了以铁路产业为重点的长春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春南湖公园。

建国初期,国家对重工业产业大力支持。

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的钢铁、能源、重型机械、汽车、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东北三省一度拥有了全国高达98%的重工业产出份额。 当时它们有个特别大气响亮的名字: 共和国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春市有轨电车。

1978年,全国经济总量前十的城市,东北就占了4个。 长春从默默无闻的小城市,完成了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转变。

1953年,新中国选址在长春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它们沿着一汽工厂的林荫大道,驶向理想的道路上。

那一刻,结束了中国无法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同时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迈出的第一步。之后的60多年,中国有将近一半的汽车,都是从这里生产的。

原本的汽车,从梦想变成了栋梁,改变了今后每一个人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红旗”牌汽车。图/人民网

之后,无数个“第一”从长春诞生: 第一辆小轿车“东风”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

甚至中国第一辆轨道客车、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袋化肥……

彼时的长春,被称为“东方底特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春市科技文化中心。

四平,是东北铁路的大枢纽,这里有一座扇形机车库,建成于1925年。

它的中心是一个圆形的转盘,如果当时铁路上的蒸汽火车需要调转方向、出入车库,都要靠它帮忙。

在一百多年里铁路时代里,它日复一日旋转不停,彻底扭转了吉林省的发展,让这里的列车向着更远的地方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航拍中国·吉林》

在远离铁路干线的大安,封存着300多台退役的火车车头。

几十年前,这些火车头曾经带领着一节节车厢,从这里出发,翻山越岭,跨越祖国大江南北;

几十年后,在这里缓缓停了下来,说着年轻时那些走南闯北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它们在这里停留了多少年,但车头的方向还向远方摆列着,即使大家都知道它们的发动机不会再启动,也不会发出年轻时的鸣响。

却依旧保持着当年整装待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火车头的旁边,还停放了78台早已被淘汰的蒸汽火车的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50后”聚在一起,车头前的绶带写着各自的故事。

也许曾经奔赴去遥远的战场;也许救援物资送去抗洪前线…… 祖国疆土从南到北,从西往东,只要需要时,就会看到它们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它们从未驶过你的面前,应该也会从老一辈人口中听说过它们的故事吧。

“你看,那辆火车呼哧呼哧地开过来了,冒着浓烟,还响着嘟嘟嘟的响声。”

随着发展,现在的东北旧铁路时代早已过去,但在老一辈人心中,它们永远不会被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车集团的长春轨道客车厂,这里生产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和谐号」和「复兴号」。

从“和谐”到“复兴”,风驰电掣,领跑全国,乃至全世界。

在浩瀚的天空上,“吉林一号”13颗卫星长守苍穹;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万米钻机“地壳一号”创造了亚洲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东北的发展

要“经济、艺术”两开花

除了工业制造业出色外,这里还承包了老一辈人对「影片」的回忆。

1955年,迁回长春7年的东北电影厂,改名“长春电影制片厂”。老一代熟知的《五朵金花》《上甘岭》《刘三姐》《白毛女》等影片,都是从这个电影厂拍摄的。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900多部故事片,这一支支影片,为中国的新电影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而长春也实现了“经济、艺术两开花”的发展愿望,被人称为“东方好莱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给全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吉林和长春也默默失去了往日光彩。

2000年左右,东北重工业产业因为产能过剩、国企改制各种原因,出现了大量的“下岗潮”。

2002年上映的《东北一家人》,就讲述了当年真实的企业转型和经济改革后的东北工业城市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剧三季,共120集。

至今为止,都是影响全国人民最深的电视连续剧之一。当年,很多人通过这部剧,第一次认识到了东北话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部剧里,你能看到当年东北的重工业产业有多发达——「以厂为市」。

在工厂的附近,有厂区家属楼、厂区医院、厂区学校等等,仅靠一个工厂,就能养活了生活在周围的一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部剧里,印象最深是里面的老头子牛永贵,他在厂里出生、成长、就业,是厂里的老工人,肩负着的是巨大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在他心里没有任何事情能比厂里的事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岗后,不少人都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比如片中的「达达杀猪菜」,就是当年东北产业大转型后的典型发展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年过去了,也许大多数人都不记得《东北一家人》里的剧情,但都记得当年片头曲最后的那句:

“翠花,上酸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认识东北的?

有人从锅包肉、饺子里了解东北;有人从直播、二人转里了解东北;也有人从快手和直播里了解东北。

其实,了解真实的东北,可以从《东北一家人》开始,甚至也可以亲自去到东北。

——

任何一座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无不与一方独特的环境和文化有关。

“山挺尖是长白山,水挺甜是辽河源,米挺粗是高粱米,人挺糙像棒子面。”说的就是吉林。

脱离了重工业的吉林,慢慢开始转向旅游城市发展,焕然一新,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

长白山又将再次进入冰冻期,黑土地又会披上大自然赏赐的雪衣,那些沉默的古城将又悄悄藏起来。

白雪,森林,河流,古城…… 这是你不知道的“两个吉林”。

在这片不到19万平方公里的吉林大地上,史诗般的东北文明像镶嵌在大地基因之中,让这里的历史和景色如一幅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 《中国国家地理·吉林专辑(上、下)》

2. 《航拍中国(第三季)· 吉林》

版权声明:

文中 部分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航拍中国》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城

· END ·

商务合作

微信/电话:18924344262 城城

电商合作

微信/电话:13688913816 M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给城城

点个 在看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