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是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战最困难的时候,所写《梅岭三章》第三首。当时敌人放火烧山,到处搜捕红军和游击队,身负重伤的陈毅躲在山洞“虑不得脱”,就写下这首“绝命诗”。

陈毅、项英等人是幸运的,他们躲过了敌军的搜捕,一直坚持到三年后的双方合作,改编为新四军,走上了抗日战场。可是很多人没能看到那一天。其中,刘伯坚被主席称为“政工第一人”,牺牲前惦记失散各地的三个儿子,写下“绝命书”被看守送出,可是收信的妻子,已先于他被错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坚烈士像,由邓政委题词

一、介绍聂荣臻入党,带领邓政委,给冯玉祥做政工

刘伯坚,1895年生于四川平昌,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第二年加入旅欧少共。1922年入党,担任三年旅欧总支部书记。

1923年,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和赵世炎一起成为聂荣臻入党介绍人,被聂帅尊为“引领人”。

1926年春,西北军冯玉祥败给老蒋,苦于没有出路,到苏联“考察”寻求支持。

9月,经组织同意,刘伯坚陪冯玉祥经蒙古进入绥远,担任国民联军政治部副部长,主持“五原誓师”。刘伯坚以“训练班”名义建立政工机构,把我方的邓希贤(后改名小平)、刘志丹、安子文等200多名干部安排到各级部队,经过9个月努力,10几万西北军面貌焕然一新。

冯玉祥《我的生活》:刘伯坚工作认真废寝忘食,工作有特殊成绩,我很佩服他。

1927年4月,刘伯坚与王叔振结婚,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吉鸿昌、邓宝珊、魏野畴、邓希贤等参加了婚礼。老蒋叛变革命后,冯玉祥投向国民党。刘伯坚等被“礼送”离开,但这段工作为后来的宁都起义、察绥抗日、西安事变,淮海战役张克侠、何基沣起义,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左一)、刘伯坚(右一)五原誓师

二、与刘伯承、叶剑英回国,夫妇一同进苏区

1928年,刘伯坚第二次被组织派往苏联,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刘伯承、左权等成为同学。

叶剑英和其他一批人,也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这一批人年龄较大。在苏联的两年,刘伯坚和叶剑英、刘伯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30年6月,刘伯承和叶剑英先后回国。下半年,刘伯坚也结束学习回国,妻子王叔振在上海从事工运,为了躲避敌人抓捕,几天就要搬家一次。刘伯坚回国后,夫妻一起从上海到了江西苏区,

刘伯坚任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妻子王叔振任苏维埃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坚与妻子王叔振

三、组织策划宁都起义,留守江西苏区

1931年12月初,第26路军刘振亚、袁汉澄、王名五等5人我方人员被敌人发现,加之把第26路军调到“围剿”一线的“炮灰”战术引发官兵不满,组织派刘伯坚、王稼祥、左权策划起义。

西北军旧部17000余人在宁都起义,改编为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委,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董振堂、赵博生、黄中岳分任军长,何长工、黄火青、左权分任政委。

不久,博、李等人的错误指挥,让第五次“反围剿”伤亡惨重,广昌失守以后,苏区只剩下一小片区域。叶剑英回忆:那时苏区好比鱼缸养鱼,鱼很大,盆很小,养不活。

1934年10月,苏区红军8.6万人开始了战略转移,项英、瞿秋白、陈毅等领导3万多人留守,掩护主力突围。

刘伯坚找到主席,希望参加长征。主席建议让瞿秋白长征,被博古等回绝了,如果不是周公和朱老总的坚持,他自己也被留在了苏区,所以主席让刘伯坚去找叶剑英帮忙。但是,四局局长兼管直属队工作的叶剑英,也被博古等人拒绝了。刘伯坚并不灰心,更加投入地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坚

四、于都河畔的诀别

1934年10月17日晚,月光皎洁的于都河畔,红军踏上浮桥,开始大转移。

刘伯坚和叶剑英在河边话别,转移的后卫部队最后过来,正是宁都起义的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还有被李德降职的参谋长刘伯承。三个老友相见无语,唯有给战友鼓劲。

叶剑英说:“伯坚,主力大转移,留守的3万战士一大半是伤病员,你们的担子不轻啊。”刘伯承也说:“我们走后,苏区就靠你们了。”刘伯坚说:“放心吧,我们做好了艰苦战斗的准备,等着三五年后你们打回来,我们还会胜利重逢。”两人和刘伯坚告别:“再见,伯坚同志,多保重啊。”

196281日,叶剑英思念往事和战友,写下了《建军纪念日怀战烈》: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都红军长征第一渡

五、临终惦记三个儿子,遗书未发出,妻子已被错杀

红军主力走后,敌人20多万重兵把3万红军压缩到赣南一隅,陈毅、刘伯坚提出疏散部队、保存实力,被拒绝。1935年1月,项英接到遵义会议后的指示,下令分5路突围,可惜为时已晚。

1935年3月,刘伯坚与阮啸仙、蔡会文、陈丕显等率2000多人向油山突围。3月4日,在塘村附近鸭婆坑山战斗中,刘伯坚左腿中弹,失去行动能力,不幸被俘。

1935321日,刘伯坚临刑前给妻子写了绝命书:“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革命努力,不要脱离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事业。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最惦记三个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儿子,希望妻子把他们抚养成人。可是刘伯坚哪里知道,妻子王叔振已经在长汀县四都乡姜畲坑被福建苏维埃保卫局杀害,年仅29岁。

1979年,刘伯坚三个儿子第一次团聚,年近半百的三兄弟一见面就抱头痛哭,这哭声含着对烈士父母的无尽思念。44年前,他们的父亲刘伯坚牺牲在在江西大庾金莲山,年仅40岁。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就在刘伯坚英勇就义的那些天,红军在主席的指挥下四渡赤水,一举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大转移的主动权,开始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