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创造性提出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两山论”丰富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绿水青山中“寻宝”,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一起来看看甘肃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压沙造林:从寸草不生到荒漠绿意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看“两山论”在甘肃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看“两山论”在甘肃的生动实践

(视频来源:央视网)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最大的风沙口。20世纪80年代起,狂沙常年席卷这里,吞噬农田和村庄,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39.8万亩,风沙线长达132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过六老汉治沙接力棒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治沙人。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在治沙点压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摄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治沙造林,并涌现出了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至今,北部沙区已治理绿化170万亩,沙产业发展也渐显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步沙绿洲。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摄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来到八步沙林场,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对他们说,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保护生态:绿水青山常在,造福各族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组海报设计:王春培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视察山丹时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自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以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人为干扰减少,野生动物显著复归,频繁“巡山”。祁连山正重新成为自然“精灵”栖息的乐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九州台,俯瞰兰州南北两山,满目花红树绿。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摄

同样,在20世纪50年代,兰州南北两山几乎全是荒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如今,通过景观提升,南北两山四季常绿,仅花卉就达几十种,至2019年6月,两山绿地纳入城市绿地近4000公顷,实现了从“荒山”到“绿山”再到“彩山”的美丽嬗变,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治理水资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视频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兰州,前往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听取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近年来,兰州市水务局把项目建设作为黄河系统保护治理的主要支撑和重要保障,谋划对黄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河洪沟道进行了分层次系统治理。如今,黄河两岸建成的人行步道将黄河风情线16家公园、中山桥等景点串珠成链,实现了人行步道无障碍衔接,满足市民和游客亲近母亲河的美好愿望。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全长928公里,张掖就是被黑河滋养的一片绿洲,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扩张、耕地的扩大,张掖成为了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

近年来,张掖通过明晰水权、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推动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巍巍祁连山,悠悠黑河水,见证了张掖使有限的水资源从高耗水、低效益向高效益、低耗水转变的过程,在这条节水大道上,张掖重焕生机,大放异彩。

推进乡村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金昌市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全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镍都”这个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蝶变”。金昌市创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产业作为重要抓手,立足地域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水青山是陇南的亮丽底色,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人民的幸福底气。

近年来,陇南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旅游扶贫,将资源优势巧变为发展优势,做到了“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富”,旅游扶贫已入佳境。

多年来,甘南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了起来,“草原游”“藏家乐”越来越火,生态环保的理念已镌刻在青山绿水间,文明新风已植根于藏乡儿女的内心深处。

善用绿色能源:变“输血”为“造血”

甘肃省光照充分,具有发展光伏扶贫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在甘肃各地,连片的光伏板正在将太阳的光芒转化为电能。变“输血”为“造血”,这些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为甘肃人民增收。

据了解,国家安排甘肃省光伏扶贫项目规模127.6万千瓦,共有389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8.9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截至2020年8月,甘肃已有110.6万千瓦光伏电站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贴目录,811座村级电站全面完成确权工作,并已全部接入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共同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中国画卷,必将在神州大地更加壮阔地铺展开来。

(新甘肃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