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032字 | 阅读需9分钟

从古人治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具体治水的方法在不断变化,但疏堵结合、注重实践的核心理念几乎不曾改变。

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各河流水域进入汛期,部分地区水位更是创历史新高。7月5日,中国气象局将我国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并宣布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防洪关键期,防洪减灾迅速成为时下人们关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7月6日武昌江滩亭被淹没

(来源:中国气象局)

俗话说“治水如治国”,中国作为一个傍水而生、水流丰富的国家,自古至今治水防灾都是头等大事。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到都江堰工程的美谈,再到明清几代帝王倾力整治黄河水患,反映出治水问题的重要性。水灾作为“天灾”之一,是不可能避免和彻底根除的,但历史积累下来的许多经验和智慧,可为今天我们防治水患提供借鉴。

那么古人究竟是怎样治水的呢?

1

由“堵”到“疏”:古代先民的治水智慧

说到治水,国人最熟悉的就是“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也是我国最早记载且可考的一段治水佳话。《山海经》中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无功而返,被舜帝赐死,鲧的儿子大禹接替治水,历经十三年开山引水,筑堤导流,最终成功。《尚书》中,大禹是这样总结自己的治水思路:“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宋赵伯驹《禹王治水图》

时至今日,大禹治水是不是真的还存在争议,但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先民就已经产生了极为先进的治水思想,那就是改堵为疏,引水分流。在鲧用息壤(土地)堵水失败后,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先是考察各地地貌,继而疏通江河,开通沟渠,用此法取代了以往堵水的单一办法,改被动为主动,成功解决了黄河水患。

此后一直到先秦时期,古人治水的重点明显从“治理”变为“防治”。西汉时治理黄河的贾让就说:“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各国都修筑了许多黄河堤防,春夏两季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既能防洪又能支援农业,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公元前651年,“九合诸侯”之齐桓公在葵丘与多国君主会盟,订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命),其中一命便是“无(勿)曲防”,也就是各国不准修建损人利己的堤防。所谓“损人利己”,就是指上游利用堤防泄洪导致下游淹水。会盟各国专门将这一项纳入五条盟约之中,可见春秋时期的堤防工程已经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对堤防工程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2

兴修水利:古人治水的根本策略

战国末期,铁制农具出现和航运发展,使得国家生产力有了快速提升,进而促进了更加宏伟、高效的水利工程产生。此后秦汉一统天下,大一统的王朝为修建水利、整治水患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成为古人治水的中流砥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位于广西的灵渠,以及位于“天府之国”成都的都江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桂林灵渠风景区

灵渠修建于秦始皇时期,于公元前214年通航,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此后又经过多个朝代的修理补充,整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等许多部分组成。其中铧嘴用于分水,大天平、小天平和堰坝用于拦水,水涵用于灌溉,所用原理与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完全相同,却比巴拿马运河早了两千多年。此外,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除了防水、灌溉之外,还起到了方便航运、加强南北往来的作用。

除了灵渠外,在古代水利工程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千古一堰”都江堰。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以来,成都平原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旱涝频发之地逐渐变为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主体分为三部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其中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调节水流并引流灌溉土地。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都江堰示意图

秦朝以后,历代王朝都注重兴修水利。关中的郑国渠、隋唐大运河以及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新疆的坎儿井(井渠)、滚水坝等等,都是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在治水理念上,古人经历了“由避到堵” “由堵到疏” “由疏到导” “由治水到治沙”,水利工程在其中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例如明代利用“束水冲沙”(水流沙中,沙随水去)原理建造的“滚水坝”,便是在治理黄河淤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

整治黄河:跨越千年的努力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这位“母亲”有时并不温柔和顺,甚至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梦魇之一。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黄河改道有26次之多,泛滥决口更是多达1500余次,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然而,古人对治理黄河的执念亦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虽未能彻底根治黄河水患,但其中治河的许多经验,在今天仍能为我们治理黄河提供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黄河改道示意图

(1)贾让三策与王景治水

在黄河治理上,第一次有可靠记载的大型工程是战国时期齐、赵、魏三国共同修筑的50里宽的河堤,此后黄河平静了近三百年,直到西汉时期又开始不安分。汉武帝时期,黄河流域几乎每年夏季都会水泽千里。西汉绥和二年,黄河再次决堤,刚刚继位的汉哀帝刘欣决心整治黄河,在被皇帝面询后,贾让脱颖而出,受命治理黄河。

据《汉书·沟洫志》记载,贾让在实地考察冀州一带之后,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上策改道滞洪,具体做法是让黄河改道经太行山而过,依靠太行山蓄水挡洪,“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可以基本解决黄河水患;中策是开渠分洪,“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为东方一堤,北行三百余里,入漳水中”,可减轻水患危害,然而无法彻底根除;下策“严防死守”,也就是回到史前鲧治水的老路上去。

这三条策略被称为“贾让三策”,至今仍被认为是治理黄河最有效的思路。然而,由于西汉末年国势衰弱,朝廷无法承担移民、改建河道等大型水利项目,贾让的策略最终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付诸实践。直到东汉明帝年间,天下太平,国力恢复,治理黄河一事再次提上日程,曾配合王吴疏通浚仪渠的王景受到重用。《后汉书·王景传》记载:“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王景浮雕

王景的治水思路基本是贾让中策的延续:在勘察地势的基础上分渠立闸,每到夏季开闸防洪。由于当时黄河、汴河同时决口,王景便将两河的休整结合起来,主要方法是在河道上修水门放水。据《后汉书·王景传》记载:“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王景治河一年,虽注重节俭,但仍花费巨大,足有百亿钱。然而这次治水空前成功,此后八百年间黄河不曾改道,决堤的频率也大大降低。可惜的是,到宋朝以后,黄河泥沙过度堆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患重新增多。然而,有宋一代战争不断,治河让步于“以河阻敌”,到南宋时黄河更是沦入金人之手,治理黄河也就收效甚微。正如清代《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在《筹河篇》中所述:“北宋河益北徙,几复故道,宋人恐河入契丹境,则南朝失险,故兴六塔二股河,欲挽之使东,又不知讲求漯川故道,其弊在于以河界敌,志不治河也。”

(2)明清治水:束水攻沙

明清时期,人们逐渐意识到治沙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治水思想也从“分渠立闸”演变为“束水攻沙”,其中以明代潘季驯治河最有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潘季驯著《海防一览》图

潘季驯为明世宗嘉靖年间进士,古代著名的治河专家,曾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在总结前人经验并经过多番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法:“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冲刷乎河底”,也就是筑堤蓄洪,在遇洪时适度蓄水,以达到泄洪时同时泄沙的目的。经过潘季驯治理后,黄河“清口方畅,清连数年”。

潘季驯的治河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明清两代成为治河之本,被康熙年间水利专家陈潢赞为“真乃自然之理,初非娇柔之论,故曰后之论河者,必当奉之为金科也”,甚至也影响到近代欧洲的水利工程。1935年,德国水利专家恩格斯(H.Engels)来华访问时赴黄河考察,在了解了潘季驯的治河学说后大为惊讶,并将其带回欧洲广为传播。

4

结 语

从古人治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具体治水的方法在不断变化,但疏堵结合、注重实践的核心理念几乎不曾改变。此外,古人重视先贤学说,贾让治河三策就是在大量参考《水经注》及李冰等先贤著述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得出的,这些做法可以为当今治水提供不少参考。

另一方面,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 “因势利导”的思想也对治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都江堰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地理自然环境“无坝引水”,不仅大大降低了修筑成本,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成为千古美谈。水灾虽是天灾,但与自然环境的状况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入手,适当让大自然喘口气。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水灾的发生。

参考资料:

1.《黄河水患大事年表》

2. 班固《前汉书》

3. 赵敏《中国古代的治水与治水思想》

4. 张细兵《中国古代治水理念对现代治水的启示》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邮发代号:28-474

电话:133720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