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红网8月14日发布的“《生活在树上》的阅卷组长不在树上了”网评,我们想到的是“他从树上下来了”。同时想到三个词语:幽默、黑色幽默、冷幽默。同时,我们还想到了说话有趣的书法大师启功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默

我们知道,屈原《九章·怀沙》中的句子“眴(眩)兮杳杳(昏暗),孔(很)静幽默(沉寂无声)”,描写的是诗人遭遇不幸后迷茫的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子里的“幽默”是“幽静的默然无声的”意思,并非现代汉语中“幽默”。现代汉语中的“幽默”是英语Humor的音译,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话。

黑色幽默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荒诞的文学流派。也就是说,黑色幽默是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表现手法。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

冷幽默则是介于幽默和黑色幽默之间的一个品种,也就是听了或者看了引起回味或者琢磨的话或者句子。

例如,书法大师启功的《自撰墓志铭》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读了这些真实且有幽默意味的句子,我们会怎么想?

我们也许会想到他的初中学历与他的博导头衔两者之间的反差,会想到没上过学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居然担任过中央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想到只上过小学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居然写出了《边城》,只读过初中的巴金写出了《家》三部曲……

启功先生说话时常常表现出特有的智慧——冷幽默。有一次开会,启先生发言,多次讲到“西泠(西泠印社)”如何如何,而一位书协领导在一旁好心地为启先生纠错,小声说道:“是西冷呀。”先生应声道:“你冷,我不冷。”

生活在树上》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有人追捧此文富有哲理,也有人称“生活在树上,矫情在路上”,还有人称“生活在树上,扎根土地,心向阳光”。

红网发布的网评称,浙江教育考试院“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这意味着《生活在树上》的阅卷组长不在树上了。

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题目是化用了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超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的名字。

这篇小说有很多有意思的句子。比如,“我看着柯希莫,这样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地前进,在花园之上悬空行走。”从小说里的叙述看,爬到梳上去,是柯希莫逃离现实的隐喻。

我们的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呆腻了就会改主意的!”“我决不会改变想法。”我的哥哥在树冠上说。“只要你下来,我就叫你好看!”“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

小说中的柯希莫打算生活在树上的决心没有变。小说中提到柯希莫的话“我没有下树!”以及“始终是从一根树到另一棵树,从来没有沾过地面”。这让柯希莫的弟弟问“为什么呀?问“你要在树上造一间房子呀!”

浙江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不在树上了”,因为他从树上下来了,不是他自己要下来,而是被“下来”。而对柯希莫来说,即便他的父亲喊他从树上下来,他还是坚决不下来。这也许就是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

与此同时,我们在想,红网网评的标题“《生活在树上》的阅卷组长不在树上了”,无疑也是一句冷幽默。大家好好想想,现实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可笑感总是紧随思考而来。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看来,要说体验和思考落差,阅卷组长现在的体会也许会更现实、更深吧?毕竟,一个人在树上的“高深感”和从树上下来的切实感,落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