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这个远古神话,记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故事,夸父最终没有追上太阳,却渴死在逐日的路上。夸父唯一的身外之物就是一根手杖,他死后,这根手杖落到了什么地方?

这根手杖化为千里树林,是什么树林?

在这个地方千百年来发生哪些故事?

0 1 血肉浸润,手杖化为千里桃林

0 1 血肉浸润,手杖化为千里桃林

《列子·汤问》记录了《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古的时代,有个群族部落首领叫夸父,他要去追逐太阳。他抄起一根木杖,一路飞奔,眼看就要追到太阳了,太阳炽烤得夸父口干舌燥,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又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就向北方的大水泽跑去,却渴死在路上。

夸父倒下后,他的手杖遗落在身旁,干枯的手杖由于夸父血肉浸润,发芽了,并且蔓延成树林,即“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盖即《中山经》所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矣。”夸父丢掉的手杖,经过他尸身腐朽后的膏脂血肉的浸润,化为绵延千里的桃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夸父倒下之后,身躯融入大地变成了一座大山,称为夸父山。《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也。”今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南20多里,有一座山叫夸父山,北临黄河、渭水,属小秦岭山脉。湖水就是今灵宝阳平河,发源于夸父山,向北流经阳平镇,最后注入黄河。桃林在夸父山北面,既是一片森林名,又是一地名。夸父山、桃林、湖水与《山海经》所记大致相同。

0 2 放牛桃林,武王昭告天下从此太平

0 2 放牛桃林,武王昭告天下从此太平

桃林千里,朵朵桃花盛开,如云霞般连到天边。如此美丽的地方,这里人们就应该像生活在桃花源中一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武王灭商后,不但想让这里变成桃花源,还想让全天下变成桃花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书·武成》记载:武王克商,“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礼记·乐记》:“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橐’。”

周武王灭掉殷商之后,解散了军队,遣散战马在华山的南面不再乘坐,放牧战牛于桃林之野不再服役,兵车铠甲收入府库不再使用,用虎皮包上兵器倒装起来,分封将帅为诸侯,昭告天下已经太平,从此之后不会再用兵。

《水经注·河水》:“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狱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之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也说明,在西周时期,天下曾经平静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战马战牛派不上用场,桃林不再是饲养战牛战马的地方,而成了周王室的一个官营畜牧区。牛马得到了生息,繁衍迅速,牛马已经成群,并且盛产良马,深受周天子的青睐。两晋时期的文学家、风水学家郭璞《山海经图赞》赞曰:“桃林之谷,实惟塞野。武王克商,休牛风马。阨越三涂,作除西夏。”

0 3 地理位置险要,和平之地成为军事要塞

0 3 地理位置险要,和平之地成为军事要塞

西周时期,桃林是东去洛阳西到关中的必经之地,是东西的交通隘道。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烽烟四起,美丽的桃林因地势险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中期以降,晋国灭掉了虢国,顺便吞并了虞国,占领了桃林、崤山,在桃林建立起了一道绵长的防御体系,这便是桃林塞。桃林塞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公元前614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这是关于桃林设塞驻兵戍守的最早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扩充统治范围,频繁发动兼并战争。居于秦川大地的秦国想要进军中原,必须越过桃林,这样晋国就与急于向东扩张的秦国矛盾激化。公元前619年4月,晋襄公去世,因拥立新君,秦康公派军队护送在秦国的晋文公之子、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回国继位,遭到赵国权臣的阻碍。秦军行进至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猗氏城西)时,遭到晋军夜袭,秦军大败。史称“令狐之战”。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为雪令狐战败之耻,亲率大军渡河进攻晋国,夺取了晋边邑羁马(今山西芮城风陵渡西北),晋国派军迎击,两军对阵于河曲(今风陵渡黄河拐弯处),稍事交锋后各自撤退。不久,秦军“复侵晋,入瑕”,晋国遂派军夺回,并派詹嘉驻扎瑕地,防守桃林之塞。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考证,瑕、胡音同,是同地异名,瑕即《汉书·地理志》之湖,在今灵宝阳平镇王家岭北南寨子村。其西部有一条壕沟,宽约10多米,高约100多米,两壁峭立,易守难攻,地理形势极为险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位置上看,瑕正处在桃林塞西口,向西40多公里有形势险峻的古潼关,向东约10余公里就是道路“劣通”东西长十五里的函谷谷道。古代东西交通,沿着这条壕沟而行,其位置具有绾彀东西大道的价值。

清代学者顾栋高总结桃林塞对于晋国的重要性:“盖有桃林以塞秦之门户,而河西之地复犬牙于秦之境内,秦之声息,晋无不知。二百年来秦人屏息而不敢出气者,以此故也。”晋国依托桃林塞天然隘道,扼住了秦国东进的咽喉,延缓了秦国东进中原的脚步,长达二百年。

0 4 桃林塞战争无数,最凶险莫过于唐代的桃林大战

0 4 桃林塞战争无数,最凶险莫过于唐代的桃林大战

历史上发生在桃林塞的战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最其名的战争,莫过于唐代 “安史之乱”的桃林大战。

安禄山起兵叛唐后,公元755年12月,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起用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20万大军,镇守潼关。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安禄山多次从函谷关沿桃林隘道进攻潼关,被唐军统帅哥舒翰一一击退。叛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756年4月,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不听众多将领的反对,令哥舒翰放弃守关拒敌计划,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与叛军会战于桃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叛军早已做好的准备,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两军交战后,叛军佯装败退,诱使唐军进入隘道。叛军埋伏的精兵突然发起攻势,从山上向下投下滚木滚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惨重。

据《资治通鉴》记载:“道隘,士卒如束,枪槊不得用。翰以毡车驾马为前驱,欲以冲贼。”哥舒翰利用马匹畏惧猛兽的天性,造了几十辆毡车,画上龙虎,让马拉着毡车冲击叛军的马队,来扰乱叛军的马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叛军在狭窄的道路上堆积了柴草,当毡车冲过来的时候,就点燃了柴草,风卷烈烟,惊得驾车马匹调头回窜,拖着着火的车辆迎头撞上了跟进的唐军队伍,人马相互践踏。浓烟滚滚,唐军看不清目标,箭矢乱射,等箭矢射尽,叛军从后边杀来,唐军大败。20万大军,只有8000人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潼关吏》描述潼关天险: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拥有如此的险关要隘,而唐军一败涂地,表达了诗人对桃林一战溃败的无限遗憾之情。

结束语

结束语

夸父如飞蛾扑火一般追逐太阳,在将要追上太阳的瞬间灰飞烟灭,以无比悲壮画面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精神印象里,他的牺牲投射出一种永恒的精神意义,那就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信念,九死不悔。

由夸父血肉养育的桃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武王将战牛放逐这里,昭告天下从此太平,没有战争,没有杀伐,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而那些野心家却把这片乐土变成了战争之地,千百年来争战不休。

当今时代,守住一个国家,不可能再靠山河地理的雄关要塞。于大国而言,真正的雄关要塞在哪里?除了国防上的陆海空军队,更需要人心和舆论的要塞,抵御敌人无所不在的攻击和渗透。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带你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