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南信大滨江学院召开专设无锡学院动员大会,朋友圈一时颇为热闹,议论纷纷,颇让无锡人心动与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信大滨江学院,即将专设为无锡学院,并为改设无锡大学做准备。

为何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无锡人心里总是特别的不服气与不满意。

晚清以降,无锡地区GDP一直在全国城市排名中靠前,在江苏省更是有着较强的领先优势。单说改革开放以后,无锡GDP排名在江苏省从未跌出前三名,甚至还独占鳌头好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无锡的高等教育资源颇不能与无锡的经济地位相匹配,更准确地说是二者反差相对较大。且不说省会南京拥有本科大学35所(其中公办25所),就是与同属苏南地区的苏州(8所,其中3所公办)与常州(3所公办)比较一番,无锡在本科大学数量上也只能是颇为汗颜,只能靠着江南大学挽回一点颜面。当然,要是算上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无锡的差距倒没有那么明显;然而,虽然职业教育在蓬勃发展,其在国人眼中的地位还远没有达到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提并论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度百科无锡词条

经济与教育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说到经济,无锡有两张名片,一张是晚清民初时期的“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一张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我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说到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锡自当是让人高看一眼,其时还只是一座县邑的小城,因得紧邻上海之便利,靠着荣氏、薛氏、杨氏、唐氏、周氏等几大家族的努力,用如椽巨笔写出了辉煌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巨擘们,并没有忘记造福乡梓,同样在教育、交通、医疗等诸多公益事业上献力颇多。1897年,杨模创办竢实学堂,开地方新学先河,比戊戌变法还早8个多月,不仅是无锡最早开办的学校,也是我国开办最早的学校之一。1902年,胡雨人兴办新学,创办“胡氏公立蒙学堂”。1905年,侯鸿鉴创办竞志女学。1906年,匡仲谋创办匡村初等小学堂。无锡教育的发展,同样为无锡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智力支持。

2007年,因太湖蓝藻爆发导致自来水危机,无锡痛定思痛,关闭了诸多污染型企业,开启了长达十数年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探索与改革。也正是在这十余年,无锡的GDP被省会南京超越,落至江苏省第三名。随着省会首位度的愈发突显,无锡要想在短期内超越南京,难度颇大。放在全国的大视野中来看,从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角度来看,虽然近年来无锡在物联网与集成电路上着力颇多、收获颇丰,但是尚未形成华为、中兴、腾讯、阿里等具有强大国民认知度的超级独角兽企业。这似乎又与改革开放后的“苏南模式”有着诸多关联,成长壮大后的乡镇企业家们,与百年前的民族工商业巨擘相比,视野、胆识与胸怀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方面,出于体制等方面的多种原因,企业家们对教育的贡献不足;另一方面,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不足,又反过来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一句话,通俗地来讲,就是无锡的高等教育发展明显不足,尤其是本科大学的数量较低。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在《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扩大高等教育事业规模,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的诸多举措。其中,扩大规模一条中,明确写道“围绕服务我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引进、新建、升格、中外合作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一步扩大全市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引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迁址无锡办学,完成滨江学院无锡新校区建设。(已经完成,即将专设为公办本科的无锡学院)以现有高职院校资源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基础,集聚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推进建设混合所有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坊间据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有此意向,但并未见具体官方消息)支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混合所有制本科院校。(已经筹备多年)支持和推动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提高办学层次,建设成为民办本科高校。(坊间传说已经申办,并未见批文)遴选和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锡建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等在较快建设)推进建设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该在推进中)支持普通本科高校以及有条件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今年已至十三五结束之年,红色字体为笔者所加。)截至2020年8月,无锡地区现有独立建制的本科院校3所,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9所;另有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正在建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南大学无锡分校

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城市强。回望无锡百年高等教育发展史,无锡城市的发展与教育振兴有着密切的关系。颇令人可惜的是,尽管无锡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出于诸种原因,无锡教育史上还是出现过诸多高等院校,却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都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1920年12月,无锡惠山之麓,无锡国学专修馆成立。1928年,改名无锡国学专门学院。1929年,定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9年,改为中国文学院。1950年,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1952年,与其他学校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即为后来的苏州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学校前后存在32年,规模虽小,气象却大。无锡国专独具办学特色,以国学即我国传统文化为教学和研究对象,学术空气浓厚;又聘请教育学家唐文治任校长,不同流派老师荟萃一堂,被学林传为美谈。

无锡国专教学理念先进,强调不尚空论、注重实在。

无锡国专师资力量雄厚,先后聘任的教师有陈衍、钱基博、冯振、曹元弼、陆修祜、叶长青、钱仲联、夏承焘、魏建猷、童润之、周谷城、蒋伯潜、朱东润、郭绍虞等名师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无锡国专毕业纪念

无锡国专培养了大量的文史哲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唐兰、吴世昌、王蘧常、蒋天枢、钱锺联、周振甫、朱偰、王绍曾、魏建猷、邹云翔、朱屺瞻、杨建福、汤志钧、冯其庸、范敬宜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私立江南大学

1947年10月,私立江南大学创办。1952年院系调整,私立江南大学建制撤销,并入苏南师范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立江南大学

荣德生先生认为,“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基也。…而人才的造就,端赖学校之培育,故兴学实为建设之本。”倡议以发展工农业、推进国家工业化、培育高级人才为宗旨,聚集办实业之所得,创办私立江南大学。

荣德生认为,“教育贵在实学”,办大学“要在实用门径上着想,使学有所用”,私立江大分设“三院九系”:文学院设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史地、经济(后改为工业管理系)四系,理工学院设数理、机电工程、化学工程三系,农学院设农艺、农产品制造二系,学制均为四年制本科。1948年,增设三年制面粉专修科,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的首创。1950年,成立新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即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前身。

私立江大采用学分制、学程制和学期制相结合的“三学”教学制度,强调进行启发式教学,强调学好坚实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力求“高、精、新”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育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立江南大学实习工厂

私立江大师资力量雄厚。初创时,即重金聘请一批社会知名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主持校政或任教。由中国电机工程界的老前辈顾惟精任副校长兼理工学院院长,历史学家钱穆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农学家韩雁门任农学院院长,教务长前有唐君毅、后为骆美轮。先后聘任的教授有周同庆、张泽尧、朱正元、朱东润、朱宝镛、张云谷、金圣一、樊映川等。

私立江大管理严格,校风良好,师资力量堪称雄厚,办学五年,共招生1150多人,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邓鸿勋 、王立猛、钱慈明、蒋凌棫、刘家和等。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

1950年1月,为了配合解放后建设新教育的要求,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向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及华东军政委员会建议,由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组建公立文化教育学院。成立了以苏南行署副主任刘季平为主任委员的筹备委员会。4月,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并入公立文化教育学院。同年更名为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在无锡社桥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址办学。1952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与私立东吴大学、私立江南大学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即后来的苏州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于江苏无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院成立,后改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的成立,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确立先进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造就未来的美术大师的实验平台。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并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并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材

从1912年创立到1952年高校合并,上海美专一共经历四十年,培育了各类新型美术人才三千人以上,在当时就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名校。

苏南新闻专科学校

1946年,为了培养新中国的新闻记者,根据战争和政治形势的发展需要,按照抗大的办学形式,中共中央创办了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华中新专,是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以培育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人才为目标的学校。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华中新专随之南下。7月1日,学校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新校址选在无锡西郊的惠山北麓。校长为中共苏南区委宣传部长汪海粟,副校长徐进,教育长罗列,注册科(实为组织科,初解放时以注册科名较易接受)长汪克之。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书记是徐进,副书记为罗列,委员由汪克之、孙葵君、焦彬、胡子衡、汤锡淮组成。此为新专第四期,学员大多为进步青年大学生,部分为高中毕业生,从1300名报名者中录取了220名,可见竞争比较激烈;设三个班、一个队,每个班60多人,分为七、八个小组。这是新专四期中学员中机构和人员最为整齐的一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锡惠公园云起楼 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旧址

高晓声、林斤澜就是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在无锡招收的学员。这一届学员,还参加了无锡农村工作团,在乡下三个多月;还进行一个月的“共同纲领”学习。

1950年,随着苏南、苏北、南京两区一市合并组建江苏省,新专改名为江苏新闻专科学校;随后,新专融入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现已发展为这两个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

1978年5月,无锡锡惠公园忍草庵,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大门

1979年5月,无锡分院搬迁马山,学制四年,在校生1200人。同年,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撤销,常州分院在校生并入无锡分院。1980年12月,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改名为江苏化工学院,从无锡搬迁至常州建设新校址。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

无锡纺织工学院

1952年,无锡纺织工业学校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纺织工业学校校徽

1958年,升格为无锡纺织工学院。1962年,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即后来的江南大学。

江南学院

1980年10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无锡大学筹建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学院

1981年,在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1983年,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4年,无锡职业大学改名为无锡大学。1985年,将当时专科层次的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1996年,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江南学院。2001年,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无锡教育学院

1955年9月,无锡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61年3月,改称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1970年2月,学院停办。1973年8月,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1983年7月,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2000年,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无锡纺织管理干部学院

1986年,无锡纺织管理干部学院成立,是纺织工业部为培养后备干部新建的承认高等学校。

1993年12月,中国纺织总会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国纺织大学合并,保留“中国纺织总会管理干部学院”的牌子,校名为中国纺织大学无锡分校。1999年,改称东华大学无锡校区。2003年,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无锡曾经有10所大学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10所大学,既有建制撤销的,也有并入其他高等院校。其中3所并入苏州大学、4所并入江南大学、1所成为常州大学,1所成为南京艺术学院,1所成为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大学历史沿革图

这10所大学,既有公办大学,也有私立大学;既有综合类大学,也有专科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大学成立大会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励精图治,奋发强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