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调皮很常见,家长越是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听话,他们反倒越活泼,不过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只要一进入“医院”这个地方,本能就促使他们安静下来不敢发言,尤其是看到护士阿姨们手中拿着的针头时,更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一说话,医生就把针头扎在身上。

为了躲避被“扎”,大多数孩子选择哭闹的方式,企图挣脱家长的怀抱,可是这样的方式基本不会奏效,反而还会让家长们恼火,采用更暴力的方式加快打针的进程。一个奶奶带孙子前往医院抽血化验,虽然萌娃很害怕,但并没有哭闹然而在护士拿着棉球给他的手指消毒时,小家伙忽然“抓住了自己的命运”,将护士的手指紧紧抓在手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抽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结果不会改变,但萌娃的一通操作让护士忍俊不禁,没想到在整条胳膊被按住的情况下,孩子依然可以想到这样的办法来逃脱扎针,果真是对打针害怕极了。

虽然家长都知道孩子害怕打针,害怕去医院,但却很少有人深究其中的原因,实际上这与人类的本能以及后天得到的暗示有很大的关系。

1.人类对尖锐物品本能恐惧

尖锐的物品本来就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尤其是当这种物品朝向自己的时候,更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仿佛下一步就会伤害到自己。这样的本能,实际上是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意识,是一种好事,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躲闪,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家长后天对孩子的暗示

很多家长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不得法,经常使用“敲警钟”的教育方式。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说“再不好好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几针”类似的话。实际上这种语言就在孩子在心中埋下了伏笔,让宝宝觉得打针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当真正发生在生活中的时候,他们也会十分抗拒。

那么对于孩子打针,这件事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1.让孩子明确打针的目的

很多宝宝以为去打针是因为不听话,但其实打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不是身体不舒服,家长肯定也无法狠心让宝宝去挨那一针。所以等到孩子懂事的时候,家长们要试图与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打针目的是“用短暂的痛苦换取身体的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鼓励孩子

很多孩子打针的时候表现勇敢,不哭也不闹,实际上,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有些家长在带宝宝打针前会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已经是男子汉、大姑娘了,若是在打针的时候还控制不了情绪,那就要丢脸了。

当孩子打针没有哭泣时,家长应该及时送上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尝到甜头,以后便不会再使用哭闹的方式来拒绝打针了,而且打完针后,他们还会十分骄傲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家长觉得十分搞笑,可我们也要关注到孩子出现这些动作背后的原因,及时化解问题,鼓励孩子,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配图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