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也不离身!诸葛亮对此物爱不释手,原因有三

诸葛亮,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忠贤之士之一。古往今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无人不曾听闻过他的经韬纬略,无人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而动容。一提起孔明先生,你脑海中最先出现的形象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画像

相信很多朋友的眼前都浮现出一位身形挺拔潇洒的智者形象,他头戴纶巾,一手抚须,一手轻摇羽扇,神色自信,仿佛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人想象中的诸葛亮

亦或是想到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经典场景:神情愤怒的诸葛先生微眯起眼睛,手中羽扇一挥,痛斥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4版《三国演义》截图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形象,但不论是谁,你脑海中的孔明先生手中一定拿着把羽扇。

连古书《语林》在对诸葛亮外形进行记载时也写到:“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观武侯素舆、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扇子,是消暑驱虫的生活必备品,夏天携带扇子尚且可以接受,但令诸葛军师一年四季拿着的这把羽扇,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来自夫人的诤言

关于诸葛亮手中的这把扇子观点奇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说法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赠与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与黄月英

据说,诸葛亮在拜会过黄月英准备离开时,黄月英将一把羽扇送给了诸葛亮,并问他是否知道其中的含义。

诸葛亮不知其中缘故,只答:“礼轻情意重。”

黄月英直言:“方才我听你与家父讨论天下时事,每当提及曹操孙权之人时,你就会眉头紧锁,忧虑之意溢于言表;谈到刘备和你的雄伟大志时,你又神采飞扬。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我这把扇子,是用来给你遮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听后羞愧难当,将此忠告牢记于心。他克服了言表外露的弱点,但手持羽扇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代替着夫人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

魏晋名士的流行饰品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偏爱清淡。不同于汉朝的恢宏大气,他们追求的是清隽洒脱,自在风流,拥有飘飘然的处世态度。在当时,手持麈扇,口吐玄言之士被奉为风流之士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晋名士手持麈扇

古往今来,名流之辈大多喜爱用一件特殊物品来烘托自己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代表自己的身份。最著名的像皇帝的虎符,代表了尊者的意志,调兵遣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诸葛亮手持羽扇的习惯便是袭魏晋麈扇之风演变而来。

文学影视作品的有意塑造

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对诸葛亮形象的细致描写:“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演义》在世间传播范围之深,影响之大不必多言。作为一部小说,作者罗贯中在刻画其中重要人物形象时,不免将史实与想象相结合。

如真实反映魏晋之际社会风貌的古书《语林》记载,诸葛亮头戴的是符合当时社会流行的“葛布”而非“纶巾”。

所以,诸葛亮常年手持羽扇的形象究竟是罗贯中等文艺创作者对其形象的成功塑造,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事,我们暂且不能下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雕像

诸葛亮为什么对他的羽扇如此爱不释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