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15日消息(记者唐奇云)同济大学出版社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重印本走进今年的上海书展。昨晚(14日),由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同济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寻找红色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四史’学习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

据介绍,《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一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联合编撰,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活动的革命遗址遗迹为关注点,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活动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苏区瑞金这一历史时段,党在上海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真实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央广网发 同济大学出版社供图)

学习分享会现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作为活动嘉宾,围绕《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一书展开对谈交流,循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走过的历史足迹,找寻珍贵的红色印记。

徐建刚介绍,上海革命遗迹当中有一个老渔阳里,一个新渔阳里。渔阳本身来自天津——“渔阳鼙鼓冬天来”,上海为什么出现渔阳这个地方?天津投资商在上海先建造了老渔阳里,大获成功后又在淮海路建了新渔阳里,时间相差不长。为什么这两个地方出名?因为它几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和成立一段时间以后所有的重大事件。同时,许多重要人物都曾经在这两幢房子相互走动。在徐建刚看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把地图、建筑、建筑结构的本身和历史事件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让广大读者更加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

聚焦中共中央在上海将近12年的时间,第一次把中共中央在上海的红色遗址、旧址集中展示,严爱云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的一个特点。这十几年当中,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逐步壮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跟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中有很多难能可贵的探索,这些都凝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建筑可阅读,这本书带大家走到历史现场,增强对城市红色基因的认同感,也从中感悟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学习分享会开始前,同济大学《听ta说》网络直播栏目走进同济大学出版社展位,联动多个平台进行“历史的力量——同济‘四史’书展”专场直播。同时,为响应上海书展“破圈”尝试,出版社首次实现所有书展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同步直播,依托多平台搭建线上“朋友圈”。展位上还特别设置了以“未来阅读”为理念的数字互动板块,希望让更多读者能够以多种方式参与进来,让著书人、出书人、读书人聚合形成一个阅读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