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重要概念,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意义。从文化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具备“新时代”的意识,打造“新时代”的目光,拥有“新时代”的思维,实现“新时代”的目标。

入选此次活动的书画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作了大量有生命力,有穿透力的艺术作品,在“新时代”构筑了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新经典,以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参与推动了“新文化”,是中国新文化的推动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心华:男,山东省莱卅市人

1960-196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及本科,得王流秋、马如玉、邓 白、潘思同等名师亲授。历任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舞美设计;武警上海总队宣传文化处副处长;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处长、美术创作研究所所长、美术史论系主任等职。

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艺术顾问;上海优画网艺术总监;上海驰翰画会会长;上海颜文墚艺术促进会副会长;上海《百草画院》副院长。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国内外重要展览。分别在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画廊及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近年来,应邀多次在德国〔柏林、波茨坦丶法兰克福〕、日本〔名古屋〕、美国〔旧金山〕、法国(里昂)等地举办展览,均受到当地媒体及观众的很高评价,很多作品被当地政府及画廊收藏。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版:《孙心华画集》 《孙心华作品集》 《孙心华风景画集》等画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暖还寒春高爽,樱花红,野菊黄,云淡风轻, 脱裘换新装。

无边芳华分外新, 燕儿舞, 蝶儿忙。

生命流淌谁能挡, 两鬓霜 ,又何妨!笔砚相伴,最美是夕阳,

水墨淋漓独自赏, 青山隐, 碧云长。

--------《-江城子.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高飘彩云

山深起烟雾

我欲乘风去

九霄与仙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月天,雁南归。凉风习习,吹落枯叶碎。天暮西天彩霞媚,云伴夕阳坠。

依楼栏,思绪飞。仰望九天,琼楼玉树翠。敢问天宫众酒仙,能否共一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花还未开尽的时候

夏风便吹来浓浓的绿

水波粼粼

野花艳艳

那些专属江南的美好

都融入到夏天里

何必诗与远方

美景就在身边

美景就在内心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烟翻墨未遮山

三峰绝顶耸玄天

幽深寻径访古寺

临窗醉卧伴云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风掀窗帘

满目花醉人

身在云水间

相随总是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园古楼日暮

碧水花红柳绿

桥边酌老酒

微醉忘记归路

莫慌 莫慌

宿在灯影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阵秋风满枝黄,一江秋水起微浪。

几叶小艇棲水港,旅难留,思远方。酒醉何处更惆怅,纵有千般景,

情系是故园,都进梦乡。

一一一双调 · 水仙子 · 忆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浪迹在天涯,

两鬓斑白未归家。

偶听乡音更惆怅,

犹忆南院大碗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居在深山

松下碧水边

晨起听鸟鸣

晚卧观云卷

是非一壶酒

一醉便是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下老屋秋风凉,

暮烟四起晚苍苍。

浪迹江湖双鬓白,

隔水相望似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留青山绿水边

墨色淋漓走笔端

风轻云淡气定闲

志在方寸尺幅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居江南细水东

烟云青山遮几重

村舍门开花影里

轻舟暂泊树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闯江湖老回乡

碌碌风雨发染霜

幼居寒舍今犹在

人去屋空四壁凉

街边顽童不相识

笑问尔是谁家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霞染红山村,正黄昏,炊烟升起耕罢返柴门。

起灶暖,鼎饭香,家酿醇,微醉依窗遥望秋山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春江南艳阳天

桃花似锦柳如烟

凭栏闲酌望江楼

临风小憩乌蓬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遠眺百雲浮空遠

近觀松柏郁蔥蔥

處喧尋靜不畏難

芒鞋踏遍山千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回故园径通幽

图影湿地水绕洲

芦苇深处鹅戏水

岸柳荫中鹰栖舟

风吹莲叶团团碧

露润小荷尖尖头

何须更问江湖事

闲听清泉石上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雨过后烟云卷

斜风拂面不觉寒

携杖登级山高处

遥看瀑布挂前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外露青峰

云深显淡浓

山深不识途

问路赶车翁

笑指云起处

姹紫嫣红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爱荷高杰

枯荣都是歌

秋冬傲霜雪

春夏伴清波

平生喜画荷

何惜笔墨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雨过后落叶尽

斜风拂面不留痕

拾步登级山高处

只见山底起烟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风疾吹风似刀

黑云压城城欲催

长松乱摇弯欲折

翠竹舞动鸟惊飞

闭门关窗掩卷坐

骤雨将至听惊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边乱云舞蹁跹

暗香浮动飘故园

谁不说我家乡好

何必再寻桃花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山深处又一崖

曲径通幽有人家

惟独这边风光好

峰回路转尽入画

抒情表现的综合绘画

潘耀昌—上海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导,著名理论评论家

19世纪末,英国作家、批评家约輸拉斯金( John Ruskin.,1891-1900)和艺术家陵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倡导工艺美术工艺运动,在批评资本主义和机械生产造成劳动异化,凸现手工劳动价值,呼呼回归自然,推崇平民化风格的同时,也把建立艺术家和工艺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上议事日程。后来的包豪斯则肯定机械时代的意义,但进一步强调艺术家与工艺师相结合、纯艺术与设计和建筑相结合,向社会表明这种结合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此后工艺美术和设计在西方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孙心华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学生时,就注意到纯艺术与工艺美术分离以及各门类美术间壁垒森严的弊端,意识到工艺美术肩负的特殊使命。一方面,他认识到学院中专业不断细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他体会到综合作为一种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工艺系的优势正在于这种综合,学生能从中获得开阔的思路经受多种实践训练,形成趣味上宽容博大的心态。在这种环境下,孙心华培养了活跃的思维习慣并成为涉猎宽广的多面手,他不但热爱各种美术形式,而且也关注戏剧、电影、文学。他在美术学院读书时主演过折子戏,醉心于音乐的旋律和影视艺术的节奏,后来还组织、监制、编导过多部电视片和电视剧。

20世纪中国画坛一直受两极运动的推进,这两极就是表现在对待东西绘画态度上的融合论和拉开距离说。前者以林风眠为代表,认为绘画就是绘画,不必分什么中西,主张对各种技法、材料不抱偏见,兼收并蓄,只要绘画需要,可以不拘手段。而后者以潘天寿为代表,强调语言的纯粹性,立足传统的基本范旧畴,固守笔墨的审美准则。孙心华的创作思路,显然倾向于前者。当然,如果对一个于传统书画所知甚少的人来说,主张融合论只不过是一个逃避的借口,但对传统颇佳的孙心华来说,则反映出一种表明价值取向的艺术意志。

在创作中,孙心华自由地选用丙烯、水粉、水彩、国画料,他喜欢以宣纸、水墨为主,将题跋、书印有机地组合在画面上,使之相互补充、辉映。宋代画家宋迪曾介绍从破墙败壁的肌理中寻找启示,幻化成像,达·芬奇也建议从类似的经验中获取灵感,孙先生于此也颜有心得,他先以印拓皱据、撞水泼墨、泼彩敷粉等方法,随心所欲地给宣纸做成各种自然肌理,然后悬挂壁上,坐而观之,从那些随意而成的彩痕墨迹上,基于所见、所忆、所思,引起无限想,把灵深处的朦胧意境投射到画面上,然后迅速运笔捕捉,反复涂抹,精心收捨,遂成图画。在他看来,表达就是饱含充沛情感的想像和使之物化的过程。因此他作画没有先入之见,没有预定草稿和固定程式,惟匠心独运,在动态中把握,直至满意为止。他那纯真的创作方法,强调行动和状态,类似波洛克,也有点像米罗,更像赵无极,与朱德群也顺有相通之处。

纵观孙先生的入画题材,有星、月、夜、静、梦、乡愁、怀乡,画题有 (家的思念).(田间诗情).(家园的记忆).( 山林深处有人家)、く山村情)、(故乡情)(家园乐),(近乡情更怯)仅从这些画材和画题判断,已能感悟到一种“采菊东常下,悠然见南山”的静气平心之美。

画家意在把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对大自然的迷恋和对自我生命历程的感悟,转化成朦胧的梦境。他把诗与画的意境看作艺术的最高理想,努力追求物与我、技与道融为一体的境界。他通过描绘家乡故土的田间风光,吐露清澈透明的心境。因此,他所画的山村、水乡,并不纯是他生活过的江南、鲁北的具体自然情节,而经过重新构筑、再度演择,成为传达心境的自然景象。用他的话来说,“风景只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对之重构,聊表心中意趣”。他的画作,以对自然崇敬和虚诚之心,捕捉自己田园牧歌般的梦境,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在如梦如醉的情感中,透露出一颗真诚、恬淡、纯净和充满灵性的心。

从直观上看,孙先生的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宁静致远。诚如他常用的一方印章“静观”。

那样,置身于世俗是非之外,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内心平静。康德的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审美不涉及功利”,指的就是一种追求美善,超然物外的胸怀和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美。他的画中有灵感直觉,有永恒的美,那种蒙太奇般变幻莫测的意象,那种唯美的追求,显示出象征派的特征,也可称之为抒情表现主义。

孙心华雅好山水,时常倘样于大自然之间,以画自适,以画自娱。其为人恬静随和,淡泊名利,对所作也不甚珍惜,亲友或有爱好者,随意散去,是故积蓄不多,弥足珍贵。他的画可归于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