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烽火村村干部优亲厚友,其非贫困户近亲属接受慰问”……近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以“脱贫攻坚需要更精准”为主题的《电视问政》,现场曝光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个。随后,银川市纪委监委责成各县(市)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对曝光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共追责问责11人,约谈6人,曝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上持续用力。今年1至7月,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3起,处理18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1人。

自治区纪委监委紧扣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制定《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通过建立监督检查台账,把脱贫攻坚监督工作细化为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绩效评估、对9个脱贫县(区)脱贫攻坚“回头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6项内容,让监督看得见、有抓手。

“教育扶贫政策申请了吗?孩子的学费准备得怎么样?”得知脱贫户杨贵才家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银川市兴庆区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工作人员专门登门核实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兴庆区纪委监委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组成扶贫专项督查小组,走访2个乡镇51户建档立卡户、10家扶贫产业工地,对10家职能部门及乡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过面对面访谈,“零距离”监督脱贫摘帽“四不摘”政策落实。对收集到的14类28项问题,与扶贫领域16家职能部门碰头协商,督促职能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查缺补漏。

在巩固拓展脱贫县(区)脱贫攻坚成效的同时,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尚未摘帽的贫困县再督促、再检查。

西吉县作为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目前仍有1500余户4000余人处在贫困人口之列,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是全区脱贫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西吉县纪委监委协助县委在全县295个村实行脱贫攻坚网格化包抓责任制,对扶贫领域问题突出的乡镇、部门(单位)进行集体约谈,以严的纪律、硬的作风,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聚焦脱贫攻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的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监督的质量和实效。

固原市巡察办为有效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开展市级提级交叉巡察和县(区)交叉巡察。在每轮巡察工作启动时,巡察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的选配遵循回避原则,分别从市直各部门、各县(区)纪委领导班子中随机抽调。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固原市在市扶贫、农牧、住建、民政等4个涉农部门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回头看”,通过市级提级交叉巡察的方式,发现重要问题线索6件,目前均在办理中。

驻自治区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县(区)存在财政资金监管审核不到位、补贴发放不合规、建档立卡户信息审核把关不严等5类15个问题,资金拨付“最后一公里”出现末端梗阻。驻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依托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成扶贫资金监管系统,实现了与公安、民政、人社、税务等多部门网络互联互通,将99.78亿元的各类扶贫资金纳入实时动态监控,有效防止财政扶贫资金跑冒滴漏、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宁夏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走在前、作表率,狠抓作风建设,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不作为、慢作为的监督问责,通过加强自我监督,积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预警平台中显示为‘红色’的116件问题线索仅1个多月的时间办结52件。”为做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快办快结,防止问题线索拖延积压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吴忠市纪委监委建立“四色”预警管理机制,根据问题线索办理进展情况,分别用“红、黄、蓝、绿”四色进行标注,及时督促提醒。已对预警平台中显示为“红色”的超期或申请延期后还未办结的116件问题线索,先后进行口头督办27次、下发督办通知13次、书面通报1次,提醒约谈6人次。(本报记者 高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