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武义县的广袤茶园,青山绿水环绕下,春雨一号、春雨二号、鸠坑群体种、白叶一号等茶叶品种划块穿插,错落有致、色彩分明,呈现出独有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翚 摄

炎炎夏日,在这10万多亩的茶园里,正上演“绿黑红白”协奏曲:在更香有机茶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赶制美国星巴克预定的上百吨红茶和白茶;在白姆乡金坛村,乡雨董事长祝凌平新建100多亩智慧茶园,借力数字化推动产量效率提升;骆驼九龙的现代化黑茶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游人,黑茶制作体验间、火车茶吧等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武义县茶产业在传统以绿茶为主、黑茶为辅的固定模式外,红茶、白茶、花茶生产相继出现,并初具规模,生产茶类包含针形、扁形、卷曲形名优绿茶,以及香茶、蒸青、碾茶、抹茶、茉莉花茶等。

茶叶六大类,武义县占其四。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使得茶园一年四季皆可产茶,茶树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且强化了市场抗风险能力。数据显示,2019年武义县茶叶产值达10.82亿元,茶叶亩均收益超万元。

武义县茶产业能汇聚如此多的茶类,带动6万多茶农增收致富,在浙江省都属罕见。百花齐放的背后,靠什么来支撑?茶园十万亩,谁为披彩衣?带着问题,深入茶园企业一探究竟。

守住“绿”的底色

“这里,年底将建成智慧茶园,可年产抹茶50吨!”站在金坛村的高坡上,祝凌平望向自己的抹茶园,兴奋地谈着规划:茶园实行水肥一体化,这一带建小型气象站,那边设电子屏幕……

从大宗茶到抹茶,武义县绿茶产品20多年持续创新,技术不断突破,承载着无数茶人的梦想。

1995年,武义县武阳春雨茶首次获得国内农业行业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10月,是收获的时节,年仅25岁的祝凌平,连夜乘坐绿皮火车赶往北京领奖,在兴奋与忐忑中彻夜难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伟 摄

那一年,骆驼九龙董事长祝雅松正在新疆青海等地奔走,艰难求索黑茶市场的突破口。国内大宗茶产品长期滞销带来的冲击仍未消退,武义县茶产业饱尝产品结构单一的苦楚,以生产大宗绿茶为主的武义茶企举步维艰。

那一年,“武阳春雨”作为名优绿茶新品,远没有被市场认可;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产品研发的祝凌平,也还只是个尚未脱离书卷气的“愣头青”。这份荣誉的获得,无论是对祝凌平个人,还是对整个武义县的茶产业发展,都意义深远。

一场“春雨”滋润武川大地,率先打开了名茶市场大门,也意味着武义县茶产业已从衰退的阴影里转型突围。到2004年“武阳春雨”成为武义县茶叶公共品牌时,它已在上海、北京、山东、陕西等地设立50多家专卖店,销售额连年翻番,荣登“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

“技术,是最强的抓手!”在当时的技术员,后来的乡雨茶业董事长祝凌平看来,无论是茶树品种的培优选育,还是产品加工工艺的突破,科学技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义茶产业的未来,离不开农业技术现代化。

异军突起的“红与黑”

盛夏,在王宅镇要巨村千亩茶园,56岁的茶农刘兰接过丈夫递来的满满一麻袋茶叶,利索地抡上了三轮车。过去她家只采嫩叶做绿茶,这段时期便闲得发黄。随着黑茶、红茶等茶产品的出现,夏秋茶的价值大大提升,刘兰夫妇也从一季忙变成了四季忙。不过,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是藏不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2019年武义县夏秋茶产量1.17万吨,产值3.84亿元,为茶农额外增收30%以上。

武义县早在80年代便开始产黑茶,因工艺、管理落后,加上国家对边销茶管理严格,最早的黑茶厂被迫停产。曾在那里工作过的祝雅松,不甘心黑茶就此没落,于1990年筹资10万元办了砖茶厂,即骆驼九龙企业的前身。

从头再来后,这次,他坚持重技术、优品质,引进茶学博士、硕士,研发生产设备,率先在业内开发了第一条不落地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流水线,大大改善了加工卫生环境。2002年,国家进行边销茶定点企业调整,他们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被正式确定为全国25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如今,企业每年夏秋茶的收购量达到6000余吨,为茶农们每年增收5000余万元!”祝雅松自豪地说。

科技让黑茶产业涅槃重生,也成就了红茶的崛起。2010年前后,国内红茶市场兴起,更香、乡雨、茗宇、嘉木村等本土企业高薪聘请外地红茶加工师傅,开始研制名优红茶。原本名不经传的畲族女婿蓝有明,于2012年在车门村成立合作社,从绿茶转做“浙星红茶”,新建1800平方米厂房,添置先进加工设备,实现日加工鲜叶7500公斤,一举打出了品牌。

“武义做茶的氛围很好,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相互促进,给了我很多帮助。”蓝有明说,自己的红茶产品能获得成功,与当地的优越生态、深厚茶文化等利农因素是分不开的。

初露头角的新贵“白”

继红茶产品占据武义县一定市场份额后,近几年,白茶市场迅速升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茶被称为六大茶类中的珍品“贵族”,其工艺由“长时萎凋+低温干燥”组成,操作难度较大。浙江地理位置与白茶主产地福建毗邻,武义县域内又有大量可利用的春茶后期原料及夏秋茶原料,开发白茶的品种、气候、土壤等基本条件具备。

天时地利都有了。2014年,《浙江省“三农六方”农业科技协作计划》子项目《浙江特色白茶产品研发》启动,项目组入驻武义县乡雨茶厂,历时两年时间,成功开发以春雨二号为原料的特色白茶,填补了浙江省内白茶的空白。今年4月,乡雨的首批特色白茶开始大规模晾晒。

“绿茶头年卖不完,第二年就会贬值。白茶却相反,它是微发酵,越放越好喝。”武义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白茶的出现,将推动武义县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提升,优化武义县茶类结构,增加茶农收入。

一片茶叶的四色经,惠及6万茶农。如同海燕追逐浪花,祝凌平、祝雅松等一批茶业领军人物,久经风雨人未老,在这片叶子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事仍未讲完。近年来,武义县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技下乡、人才对接等,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为本土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又会有什么新的颜色?

(来源:武义县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