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怀集坳仔镇七甲村:修建奔往小康的“提速路”

初秋时节,蔚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记者沿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走进坳仔镇甲村,在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茶杆竹下,感受那迎面吹来的清凉山风。谁曾想到当前脚下这条路,以前是一条连摩托车都难以行走的泥土山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恒志,摄

七甲村位于怀集县坳仔镇北部,距离坳仔镇圩镇约12公里。全村有14.98平方公里,下辖21个自然村,共有986户,总人口数为4992人。七甲村21个自然村中,丈角自然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该村64户共328名村民多年以来只能依靠渡船出行,成为七甲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一大难题。

七甲村支书、主任欧礼枝介绍说:

“这条路以前都是泥土路,特别难走,村民基本都是靠渡船出行,十分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秆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坳仔镇的“特产”,以其通直、壁厚、环细、坚韧、光滑、弹性强、耐腐蚀、不易虫蛀等特点驰名中外,被国外行家誉为“钢竹”“竹中之王”,产品远销海内外。

“道路不通,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出行和村里经济发展的需求。”

欧礼枝继续说道,目前七甲村种植的茶杆竹,面积有1600多亩,是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的一部分。但由于交通不便,采收回来的茶杆竹只能靠水路运输,人工成本高、运输效率低,大大抑制了村民采收茶杆竹的积极性,也制约着茶杆竹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梁恒志,摄

“以前的路面坑坑洼洼,车辆都很难通行,我们采收好的茶杆竹需要用人工担运一公里左右才能上车装运,或者只能靠水路运输。”

竹场场主程锦全在七甲村承包了两百多亩的茶杆竹,已经从事茶杆竹采收生意三十余年了,他表示,按照从前的运输方式,除去人工和运输成本,每采收一百斤茶杆竹他只能获利十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该村的出行难题,县交通运输局技术人员与镇、村干部多次到现场进行勘察、调研,最终决定根据地形地貌,新开辟一条6.5公里长的道路作为丈角自然村村民出入的新道路。该路于2020年3月初开始建设,总投资约325万元。

“施工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疫情防控、建设材料购买难、组织工人复工复产难、施工机器运输难、工期紧等问题,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3个月,最终于5月底全面建成这条6.5公里的水泥混凝土路。”

县交通局工程质量监督股股长郭嘉龙表示,道路开通以后,七甲丈角自然村村民结束了出入依赖渡船的局面,而村民种植的茶杆竹和农产品终于也可以顺利地运出去销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之变,变出新希望。恰逢茶杆竹的采收时节,七甲村的村民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当中。在茶杆竹丛中,我们看到了正在采收茶杆竹郭阿姨忙得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我都是在家里干农活,基本没什么收入,现在这里采收茶杆竹,一天能有150块左右的工钱,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村民们表示,路不通的时候,由于担运的路程辛苦,他们大多不愿意从事采收工作,很多茶杆竹也都枯干坏死在山上。现在道路通了,村民收入也增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锦全也兴奋地告诉记者:

现在装运车现在能直接到达采收点,减少了担运这个过程,很多村民都愿意采收,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的降低,他从以前每采收一百斤获利十元到现在每一百能获利三十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梁恒志,摄

今年6月,坳仔镇七甲村顺利完成退出贫困村10项指标,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

欧礼枝对七甲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下一步,坳仔镇七甲村将以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的茶秆竹为依托,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产业;加大种植项目规模,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利用两河三岸优势,发展旅游,修建亲水平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让村民走上奔小康的‘提速路’。”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怀集视界发布,由于部分内容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视界君微信:huaijinet88,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敬请谅解,谢谢合作。

▍报料客服:18024973023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领域优选商城